馬國馨:建築師要從理想主義者變成現實主義者

    馬國馨。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供圖    馬國馨。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供圖

    在馬國馨看來,作為建築遺產,我們不僅要保護房屋本身,還要保護它所蘊含的信息、記憶和精神。

——————————

    走進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在建築師馬國馨的辦公室,你很難第一眼就找到除了書以外的物品。不論是櫃子裡、桌面上,還是地上,都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他愛看書,也喜歡寫書。自1989年推出第一本著作《丹下健三》以來,馬國馨在近35年間,相繼編撰出版了36本著述。

    馬國馨出生於1942年,從事建築行業已經有60餘年。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2航站樓和停車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等,都由他主要負責和主持設計。

    「人需要不斷地學習。」畢業28年後,馬國馨於1987年回到母校清華大學,在建築學院攻讀建築理論及歷史專業博士。這種不斷「充電」的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他今年82歲,依然筆耕不輟;「意識流」「訪問節目」「AI」等在年輕群體中流行的詞彙和現象,他都能侃侃而談。

    2014年,馬國馨被選為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會長,探索近現代建築遺產的保護和利用。「20世紀風雲變幻,在這一時期,各種思潮湧入,由此形成的建築風格多樣。」他覺得,對待建築,不要單從一個作品或設計的角度思考,而要將其放在歷史的視角之中。「我們不僅要研究中國史、世界史等宏觀的內容,學校、班級,個人經歷等這些碎片化的內容,拚接起來也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閉環。」

    在馬國馨看來,作為建築遺產,我們不僅要保護房屋本身,還要保護它所蘊含的信息、記憶和精神。20世紀建築遺產存在的時間不久,且大多數房屋正在使用之中。延續傳統還是進行現代化改造?在保護建築遺產的同時,怎樣使用合適?這是一個複雜的課題。

    中青報·中青網: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建築感興趣的?

    馬國馨:我起初不想學建築,當時對考古很感興趣。1959年高考時,正趕上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第一年招生,我本想學這個專業,或許以後能看看古籍,但不想做編輯,所以沒有報名。這一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現名「北京協和醫學院」)招生,學製8年,我父親是醫生,這也很吸引我。不過我估計特別難考,也放棄了。如果可以重新選擇職業,我現在會學醫。

    我選擇建築學專業,一方面是聽說系主任是梁思成,這很有號召力;另一方面是因為建築學需要學習美術,這在工科專業里很少見,我覺得很好玩。

    中青報·中青網:1997年,您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當選院士後,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馬國馨:知道消息後,我寫了一首詩:「京城處處飛梨花,雲冷絮旋急回家。遙想前途仍路遠,細察緩動防跌滑。」後經朋友建議,我將「路遠」改為「艱苦」,這首詩現被收錄在《學步存稿》一書中。

    那時我主持設計了第十一屆亞運會北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與亞運村,還出版了《丹下健三》。工程效果還不錯,當時建築設計行業有專著的人也不多。其實比我強的人多的是。

    當選為院士後,剛開始我的生活沒什麼變化,就連院士補貼,一個月也只有200元。進入21世紀以後,各個單位、很多事,都想找院士「壯門面」。總的來說,我本著一個原則——謹言慎行。各種講話我要琢磨半天,不敢到處瞎發表意見。不過,我有自己的態度,對重要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斷。在已發表和很多未發表的書中,雖然沒有長篇大論,但幾乎每篇文章里都有1-2段,在闡釋我的觀點。

    中青報·中青網:在您的參與設計的建築中,哪一項和您的期待是最符合的?

    馬國馨:建築師要從一個理想主義者變成現實主義者。對於一個建築,你最開始會有一個設想,但是因為種種限制,需要反復修改,最後才能和各方達成共識,這個共識和你最初的構想可能已經差了很多。在後期施工的過程中,你還可能會遇到材料短缺、某些部分做不了等情況,成品和構想相差得可能會更多。但不論怎樣,只要建築蓋起來了,大部分看著還可以,我就有成就感。

    一個建築從設計到建造完成,不僅需要設計,還需要施工、裝修等多方的協同。即便是一個小工程,也需要幾十人通力合作,大工程可能需要上百人。這是一個具有個人色彩的集體創造行為。

    中青報·中青網:您希望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如何去理解一座建築?

    馬國馨:建築本身既是一個物質產品,又是一個藝術品、精神產品。公眾通常是從外觀來理解,每個人對美的標準是無法統一的,一個建築只要大多數人覺得還說得過去,我覺得就行。

    建築是為人服務的,一個建築最重要的是要好用。例如住宅,不論樓外貼的是花崗石還是噴塗,對於多數業主來說,內部構造合適才最重要。與此同時,你還要注意綠色低碳、安全性。

    對於不同的使用對象,你要滿足他們不同的使用需求。房間大小、水池怎麼擺合適、冰箱放在哪裡方便等,這些其實都很複雜。別看一個住宅只有80平方米、100平方米,和辦公大樓等大工程相比,面積沒那麼大,但設計要難得多。

    有很多房子中看不中用,不是設計師名氣大,設計得就好。即便是院士設計的建築,也有好有壞,我們需要一個好的批評環境。

    中青報·中青網:現在很多青年建築師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陷入迷茫,覺得行業大不如前,您怎麼看?

    馬國馨:作為一個建築師,關鍵是要感興趣,同時要受得了累、忍得住。每一個行業有自己的興衰,有些看起來發展不好的行業,也許過兩年會很好。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職業,如果將掙錢多少作為選擇的唯一標準,那別幹了。

    未來幾年,房地產行業大規模的建設可能沒有之前多,但只要有人,就有新的需求。例如,有的老房子需要拆除換新,當前公眾對於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圖書館等的需求不斷增多。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丹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1月1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