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新共同編製的《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發佈
11月14日,由中國、歐盟和新加坡共同編製的IPSF《多邊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Multi-jurisdiction Common Ground Taxonomy,簡稱「多邊共同目錄」或M-CGT)於COP29(29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正式發佈。該目錄旨在提升各國分類目錄可比性和互操作性的新成果,標誌著國際社會在提升綠色與持續金融標準的互操作性、推進跨境綠色資本流動方面邁出了新的一步。
多邊共同目錄是基於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CGT)的一項新成果,由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發展而來。CGT是在國際可持續金融合作平台(IPSF)下由中國人民銀行與歐盟委員會於2020年啟動的聯合項目,目的是增強中國和歐盟分類目錄的可比性和互操作性。2022年CGT修訂版發佈後,對促進中歐之間的跨境綠色資本流動起到了積極作用,併成為多個國家和地區編製本地可持續金融目錄的重要參考。
在覆蓋範圍方面,M-CGT在CGT的基礎上,篩選出了包括八個重點行業的110項符合三方共識的、對實現氣候減緩目標有重要貢獻的經濟活動。相比之下,CGT(2022年版本)涵蓋了中歐共同認可的七個重點行業的72項活動。M-CGT的發佈,將有助於增強中國、歐盟和新加坡之間的綠色與可持續金融標準的可比性和互操作性。
M-CGT可以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編製當地綠色或可持續分類目錄時提供參考,並為將來納入更多經濟體的分類目錄提供基礎。隨著更多經濟體借鑒M-CGT框架,或使用M-CGT作為本地目錄的組成部分,各國分類目錄的可比性和互操作性可以因此得到提升。
M-CGT還可以為金融機構、企業、投資者和認證機構等各類市場參與者使用,幫助他們對綠色與可持續經濟活動進行評估、認證和貼標,尤其是可以對被M-CGT涵蓋的經濟活動或資產進行分析與貼標。儘管M-CGT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市場主體可在自願的基礎上對符合M-CGT要求的綠色資產進行評估和貼標,以滿足跨境投資者的需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陶野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