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規劃藍圖繪製成型 地方需守住底線用好舞台,尋找產業之機
「發揮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全國航運物流中心、‘一帶一路’港航合作重要節點城市等功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寧波篇章。」11月13日,隨著《國務院關於〈寧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複》公佈,我國面向2035年規劃藍圖再下一城。
2023年以來,我國大部分省份及重點區域、重點城市的國土空間規劃陸續獲得國務院的批複,各省份也漸次批複地市及縣的國土空間規劃。至此,一張面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發展藍圖逐步繪就完成。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國土空間規劃在確定「三區三線」的同時,更是將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等五大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土空間規劃既是發展紅線,同時也是發展的舞台,需要各地讀懂吃透,在全國藍圖上發展好各地產業。
五級規劃,繪出面向2035年發展藍圖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佈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體系。」這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時代全國整體規劃提出的要求。
2022年,我國首部「多規合一」的《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正式印發實施。
2024年10月14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佈通知指出,全面落實「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體系」「健全城市規劃體系,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佈局」「建立健全覆蓋全域全類型、統一銜接的國土空間用途管製和規劃許可制度」等要求,兩部門製定了《國土空間規劃標準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該計劃要求以標準化手段不斷提升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開展國土空間規劃標準體系建設新三年行動。
國土空間規劃成為引領全國各地發展的一張藍圖,經過近年來的精細繪製,逐漸成型。貝殼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從2023年7月以來,國務院已經對江蘇、廣東、寧夏、海南、江西、山西、山東、福建、湖南、安徽、河北、吉林、內蒙古、廣西、浙江、貴州、青海、黑龍江、四川、雲南、甘肅、陝西、重慶、河南、遼寧、西藏、新疆、天津等省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出批複,再加上2016年、2017年對北京市、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複,到目前我國內地僅剩湖北省的總體規劃尚待批複。
同時,廣州、深圳、成都、瀋陽、杭州、大連、濟南、青島、南寧、寧波等重點城市,以及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區域的總體規劃也得到批複。
此外,各省份已開始對地級市及縣的總體規劃展開批複。
至此,我國已經形成區域-省域-重點城市-地市-縣五級規劃體系,面向2035年發展的一張藍圖繪製成型。
全國佈局,從國家戰略確立地方路徑
「此次多個省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複,一方面體現了國家整體戰略的協調性,讓各省份的總體規劃服從並服務於國家戰略,另一方面體現了各地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地方的資源產業優勢,服務高質量發展。」秦尊文說道。
秦尊文表示,當前我們的國家戰略包括西岸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東區率正選展等四大區域協調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髮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五個區域重大戰略,以及改革開放和生態文明兩大國家課題。同時,還要兼顧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重大生產力佈局等主題。
因此,除了4個直轄市有不同中心的定位外,河北、浙江、江蘇、安徽等地,首要職責是服務於區域協調戰略,而四川、江西、遼寧等地則要服務於區域發展戰略,一些沿邊省份則要服務於對外開放戰略。
在改革開放和生態文明方面,秦尊文表示,改革開放是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重要方面,包括今天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都是對外開放的結果,這也成為江蘇、山東、陝西、寧夏、甘肅等省份總體規劃中的重要考量。而山西、貴州等省份要把生態文明列為重要的發展規劃內容。
這就要求,各個省份在不同的國家戰略,以及改革開放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局中來把握自己的定位。
秦尊文認為,在直轄市之外的多個省份中,廣東最為特殊。「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是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這個定位顯得層次更高。當前,湖北的總體規劃還沒有批複。這反映了,對於這麼一個在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具有重要地位的華中大省,需要從區域發展的全局綜合考量發展定位。
地方發展,需把約束條件變成創新舞台
此次對於各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批複,特別強調了「三區三線」,明確了各地的耕地、生態、城鎮、用水等方面的具體指標。
「三區三線」是指,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空間所對應的區域,以及分別對應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三條控制線一旦劃定,就不能突破。國土空間規劃必須在這個框架下進行。雖然可以對線內的具體規劃進行細化,但不能對‘三區三線’有突破有違背。這就要求全國一張圖,大家都按照規劃來實施。」秦尊文表示,這首先是對地方在國土空間利用方面的嚴格約束,是需要各地守住的底線。
與此同時,秦尊文表示這並不意味著有了全國、不同省份的總體規劃,市縣就不需要規劃了,相反這需要立足大的規劃,結合地方資源稟賦、經濟環境特徵,因地製宜,積極創新發展,更好地規劃自身的城市空間、產業格局、生態特色。把約束條件變成創新舞台,該發揮的發揮好,該管的堅決管住。
在具體執行上,需要做到有統有分。遇到區域協調的,就需要打破行政地域限制,推動區域大協同,遇到可以獨立推動的,則要把握好內部各要素的協調,發現其比較優勢,發現域尼特色,積極與外面聯動,從而取得發展優勢,推動產業的崛起。
秦尊文認為,要發揮不同區域的優勢還得考量城市群佈局、城鎮化推進、生態承載、水資源供給、產業優勢等眾多條件,避免走不分主次、沒有重點的發展老路,釐清規劃的重點,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思路,引導投資建設有的放矢,引導人口資源的合理流動,推動產業科學佈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華兵
編輯 潘亦純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