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送不出去」的感謝信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墨

通訊員 陳愛社 祖長姣

11月11日,興山縣孫家溝(生銀溝)山洪溝治理主體工程完工,這兩天將拆除攪拌站,撤離大型機械。

工程隊要走,可急壞了古夫鎮鹹水村生銀溝的村民。

下午兩點多鍾,村民羅遠虎找到工程項目經理吳少華:「今天晚上,你帶項目部的人,到我家吃頓飯再走。」

吳少華說:「老羅,你的心意我領了,但這頓飯咱不能吃。」

「那我就敲鑼打鼓給你送封感謝信!」羅遠虎急了。

羅遠虎等生銀溝村民,悄悄將「送不出去」的感謝信貼在了項目部的公示欄上。(視界網 陳愛社 攝)羅遠虎等生銀溝村民,悄悄將「送不出去」的感謝信貼在了項目部的公示欄上。(視界網 陳愛社 攝)

吳少華給羅遠虎倒了杯水,笑著解釋:「修山洪溝是縣里的水利項目,施工本就是工程隊的工作,哪能收老鄉們的感謝信呢!」

給工程隊的感謝信沒送出去,羅遠虎與幾個鄉親合計:「看來,咱們該去感謝水利局。」

羅遠虎堅持要寫感謝信,還要找個秀才寫才行。秀才非村支書楊立虎莫屬。

楊立虎一到,群眾感謝的話語,像竹筒倒豆子似的倒出來。

村民發自內心的感謝是有原因的。去年8月7日晚上9點多鍾,4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襲擊了這個小山村。

暴雨下了不到一小時,山洪暴發。洶湧洪水漫過河堤,裹挾著石頭、樹木橫衝直撞,人們深一腳、淺一腳地慌忙逃生。瞬間,河穀一片汪洋。

羅遠虎眼睜睜地看到:自家兩台電單車如醉漢般跌跌撞撞被衝走,廚房裡的冰櫃也被衝走了。停在門前的汽車翻了個身,便不見了。10頭大黃牛像被捲走的巨石一樣,在急流中呼嘯而過。山洪中,他聽到老鄉甄菊遠呼天搶地的哭喊:「我的房子啊——」

當晚10點45分左右,鹹水村電力、通信等全部中斷,近1500名村民與外界「失聯」。

淩晨,70多名黨員幹部組成三批救援先鋒隊,率先奔赴鹹水村展開救援,並組織村民自救。道路搶修救援隊冒險清理龍潭溝塌方落石,分秒必爭打通生命通道,恢復交通。

這場洪災,導致全村直接經濟損失9200多萬元。

災後,縣水利局投資180萬元,先解決了迫在眉睫的人畜飲水和農田灌溉問題。

今年5月底,水利部門又啟動國債山洪溝項目,投資1300多萬元治理孫家溝。挖掘機、攪拌機、鑽孔作業機,將寂寞的山溝溝,變成沸騰的新窩窩。

羅遠虎等生銀溝村民,悄悄將「送不出去」的感謝信貼在了項目部的公示欄上。(視界網 陳愛社 攝)羅遠虎等生銀溝村民,悄悄將「送不出去」的感謝信貼在了項目部的公示欄上。(視界網 陳愛社 攝)

截至11月上旬,項目共修建河堤3.2公里、恢復公路3.6公里、架設機耕橋9座、修建人行便道3公里。

楊立虎和羅遠虎激動地撥通縣水利局負責人電話。電話那頭的負責人聽明心意後,也笑著告訴他們:「國債項目就是國家籌錢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你們本就受了災,重建家園不容易,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每個職能部門的責任。要感謝,就感謝黨的政策好!這封感謝信,我們不能收。」

羅遠虎和楊立虎犯了難:工程隊不收,政府也不收,這封感謝信,到底送給誰?

楊立虎對鄉親們說:「天災無情,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都應該感謝,一封信也送不完,我們把感謝記在心裡,信就不寫了罷。」

「不行,堅決要寫!」70多歲的老鄉甄菊遠竟急著抽泣起來:「去年洪災之後,只要聽到溝裡有水聲,我就心慌睡不著覺。現在河堤修好了,我終於可以放心睡個安穩覺了。」

「是呀,我投資30多萬元的樓房,屋腳被山洪衝走一大截,成懸空樓了。河堤一修好,我的房子也修好了,下暴雨也不怕了!」羅遠虎的眼眶,也跟著濕潤了。

「寫!」鄉親們爭相抬桌子,鋪紙墨,鼓起了熱烈的掌聲。甄菊遠叮囑:「感謝信一定要把我能睡個安穩覺寫上,讓我孫子記住這份恩情!」

山洪中,黨員幹部救援先鋒隊率先奔赴鹹水村展開救援。(興山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山洪中,黨員幹部救援先鋒隊率先奔赴鹹水村展開救援。(興山縣融媒體中心 供圖)

楊立虎鋪開紅紙,蘸墨運筆刷刷地寫了起來。

一戶一個代表,付斌、劉伏章、羅遠虎、楊立虎等15名生銀溝村民,在感謝信上鄭重落下自己的名字。

他們在感謝信里說:「工程專班幫我們修建河堤和道路,短短幾個月就完工了,山村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我們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感謝共產黨!」

新生的村莊,江山如畫。

悄悄地,他們把這封「送不出去」的感謝信,貼在了項目部工地的公示牌上,也貼進了村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