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市三週年|親曆者「小巨人」與北交所共成長

11月15日,年輕的北交所迎來三週歲生日。譚君的北交所「週年紀念」則要再等兩週。

去年的11月30日,身為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5579.BJ,即「機科股份」)董事、總經理的譚君廣,見證了自己服務超20年的這家公司,上市首日盤中大漲256.25%激動人心的一刻。機科股份是目前北交所四家央企之一,今年9月,這家公司被正式被調入北證50成份股。

這家僅設立三年的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已經成長為一個總市值超6000億元、單日成交額突破600億元的市場。今年10月以來,北證市場「漲聲」一片。對於這些變化,山西錦波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832982.BJ,即「錦波生物」)董事、副總經理兼董秘的唐夢華表示「並不意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登陸北交所,市場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投資者對北交所的信心也在逐步增強。」

北京並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9493.BJ,即「並行科技」)的董秘師健偉也表示,切身感受到了北交所市場投融兩端正在不斷髮展和完善的那股力量。

上述三家都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下稱「小巨人」),目前也均為北證50的成份股。2024年金融街論壇年會期間,據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的介紹,「小巨人」在北交所的佔比已超一半;而據Wind顯示,三年前,即北交所開市之初的這一比例僅約為24.69%。

價值得到認可,「小巨人」們「結緣」北證50成份股

今年是並行科技登陸北交所的第一個年頭。師健偉稱,「過去的這段日子,並行科技收穫頗豐。」

依據公司官網和招股書,並行科技2020年8月3日起進入新三板創新層,2023年11月1日登陸北交所,是國內領先的超算雲和智算雲算力服務商。10月26日,並行科技發佈了上市以來首份三季報,截至9月末,並行科技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實現翻番,達到105.80%,延續了上年同期的增長態勢。

「公司在北交所上市一年以來,取得了經營業績的持續提升,同時在品牌、行業影響力、融資能力等方面也有明顯的增強。」師健偉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與機科股份一樣,並行科技也是今年首度被調入北證50成份股。

而成為北證50成份股這件事,在譚君廣看來,是市場對機科股份價值的認可。

機科股份發佈的《2023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顯示,這家公司是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是以智能輸送技術及其高端配套裝備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面向智能製造、智能環保和智慧醫療領域,為客戶提供以移動機器人和氣力輸送裝備為核心的智能輸送系統以及配套的智能裝備和服務。

「系知名門」的機科股份在2023年戰略配售階段,曾引入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基金有限公司。彼時,這也是國家級基金在北交所戰投項目中的首度現身。

銀河證券今年9月發佈的《北交所國央企專題報告》顯示,2019-2023年,機科股份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7.79%和28.31%。

成為北證大家庭的一員後,譚君廣告訴記者,機科股份在公司治理、企業聲譽、投資者回報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公司治理為例,自機科股份登陸新三板以來,逐步設立和完善了內部組織機構,明確公司各級管理人員、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權利,形成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

「隨著公司業務不斷髮展,在業務具體執行環節(我們)做到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對公司重要經營管理活動,也採取了日常監督控制和獨立監督控制相結合。」譚君廣表示,當前公司更加註重將內控制度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檢查、反饋等各個環節,並在執行中不斷完善。「(而這些工作)為公司的規範運作、長期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剛剛過去的三季報披露季,唐夢華所服務的錦波生物同時「入圍」北交所歸母淨利潤及其同比增幅前十榜單,成為北交所本季盈利、增速的「雙優生」。

Wind顯示,錦波生物截至2024年9月末在歸母淨利潤上與「盈利王」貝特瑞(835185.BJ)的差距縮小為1.51億元;而在錦波生物成功上市的年內,即截至2023年末時,兩者之間的差距是13.54億元。

北證市場距離萬億市值還有多遠

無疑,選擇北交所,加速了這家被譽為「A股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公司的成長。Wind顯示,錦波生物的總市值已由2023年7月20日上市首日的85.69億元,一年多後,即2024年10月8日,達到231.84億元的年內新高。

11月6日,錦波生物獲得越南主管當局頒發的一項D類醫療器械註冊證。記者在東方財富等互動平台上看到,投資人對此反應比較積極,看好公司出海發展空間。

「像我們這樣的企業,北交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唐夢華坦言道。

在她看來,北交所不僅是企業獲取融資的重要平台,當前更是推動企業創新、產業升級和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唐夢華於2019年加入錦波生物,親身參與並見證了公司IPO的全過程。作為北交所市場參與方之一,唐夢華認為,近年來北交所為助力北證企業高質量展業所做出的四項努力,值得「點讚」。

「一是北交所為上市公司提供了豐富的融資工具,包括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等,幫助我們企業解決資金瓶頸問題;二是北交所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這也推動了我們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三是北交所同時還積極搭建了國際合作平台,推動上市公司與國際市場的交流與合作;四是北交所還為我們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服務,包括信息披露、投資者關係管理、合規培訓等,這些都幫助我們提升了治理水平和規範運作能力。」唐夢華逐一說道。

另一面,北交所自身的成長也在加速。

據北交所披露,開市三週年前夕上市公司數量已增至257家,是開市之初的三倍多;合格投資者已超760萬戶,三年間增逾300萬戶;市場交投逐步活躍,2024年北交所日均換手率超4%,較上年同期明顯上升。

Wind數據也顯示,北證A股市場的總市值,已經從開市之初2000餘億元的水平,逐步增長並已接近7000億元整數關口。

開市三週年|親曆者「小巨人」與北交所共成長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根據Wind數據製圖。

站在新徵途的起點,譚君廣表示,結合北證公司本身重創新的特點,他希望北交所未來能夠多出台一些支持創新的政策。

「比如,在與科技創新用途相關的再融資流程、專項融資產品以及科研創新人才稅收優惠等方面(出台一些政策支持),就可以實現助力科技型創新型公司在北交所高質量快速發展的目標。」他舉例道。

在梳理北證市場開市以來所經歷的22個「獨家記憶」時,記者注意到,從100家到200家,北交所用時接近一年,從200家到300家,時間將會變得更長。新「國九條」發佈後,北交所的高質量擴容,更加強調上市公司的質量。

「我們也期待更多優質企業的加入,使得(北證)市場整體的流動性和吸引力得到持續提升。」面對當前的這種變化,師健偉坦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黃鑫宇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