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之子、著名鋼琴家郭誌鴻因突發心臟病逝世,享年9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郭誌鴻教授親友處獲悉,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學會顧問、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郭誌鴻教授,因突發心臟病,於2024年11月10日逝世,享年92歲。

郭誌鴻是郭沫若先生之子,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藝術天賦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家庭的熏陶下,他走上了音樂這條充滿挑戰與光輝的道路,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鋼琴藝術和教育事業。

作為鋼琴家,郭誌鴻教授的演奏風格獨特,技藝精湛,深受國內外聽眾的喜愛與讚譽。讓人們在音樂的海洋中感受到無盡的溫暖與力量。他的演奏不僅展現了鋼琴藝術的魅力,更傳遞了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作為作曲家,郭誌鴻教授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還融入了現代音樂的元素,展現了他在音樂創作上的深厚功底與獨特視角。他的音樂作品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國音樂史上,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郭誌鴻曾在生前接受採訪時介紹,「我1932年出生於日本,幼少年是在戰爭環境下度過的,是個‘戰爭兒童’。母親(中國名字郭安娜)遵照日本重視教育的傳統,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讓姐姐和我學鋼琴。我5歲學鋼琴,先是會拉小提琴的哥哥教,後來是一位上野音樂學校畢業生,姓田中的女老師教。就這樣,從1937年到1941年,學了約四年。那是戰爭年代,鋼琴聲和炸彈爆炸聲是很不協調的。當時我們住在千葉縣,與東京只一河之隔。要是在東京,是不可能聽到鋼琴的聲音的。」

郭誌鴻回憶:「1948年離開日本,先到台灣,後到香港,顛沛不定,直到1949年3月回到北京。回來後進了華北大學(現在的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學習政治、馬列主義、毛主席著作。」

郭誌鴻還在回憶中介紹,「1950年5月,作為最早的調干,我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師從洪士銈先生。沒多久,洪先生參加土改,又師從朱工一先生。再後,又在前蘇聯專家塔圖良教授班上作研究生。克拉芙琴柯也教過我。1958年到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口號是‘三化’(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極力提倡民族教材。有要求、有佈置、有措施,成立了儲望華、劉詩昆和我三人的教材編創組。我們去過陝甘寧邊區等地體驗生活。我是邊教學、邊編教材,許多鋼琴改編曲都是那時寫的。從1973年到1976年,我被借調到中央樂團創作組,參加鋼琴協奏曲《戰颱風》的創編。1978年,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我個人的鋼琴獨奏會。1980年我去日本參加一些慶祝活動,與市川市交響樂隊合作演出。後來好幾個城市都邀請我去演出。EMI唱片公司請我當顧問,‘小西財團’請我做委員。在這個財團的支持下,我錄製、發行了三套唱片,是以鋼琴與小型管絃樂隊合作的形式,分別表現的是新疆、內蒙古、雲南三個地區的音樂風格。1989年,應吳祖強院長邀聘,我正式回到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