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客運站|路在何方,縣城客運司機的苦惱與困惑

[編者按]

車水馬龍,南來北往,熱鬧的汽車客運站曾經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隨著時代變遷和交通出行方式的轉變,如今越來越多的客運站正身處「十字路口」,是停運關閉還是升級改造,客運站轉型路在何方?

澎湃新聞推出「十字路口的客運站」系列報導,實地調研走訪全國各代表性客運站,深度對話行業專家、客運從業者和管理部門,共同探討這一轉型之問。

疫情過後,坐車的人反而越來越少。鄉間公路上,再難見到滿載乘客的公共汽車。

張磊是張家口懷來縣汽車客運站(以下簡稱「懷來客運站」)的一名客運司機,30多歲就開始跑客運,手裡的車不只是營生,跑車更像一種習慣,但面對日漸低迷的客運生意,如今50+的張磊很迷茫,如果不幹客運還能幹什麼,想不到別的出路,「總不能這麼大歲數還出去打零工。」

懷來客運站。本文圖片皆由澎湃新聞記者 劉璐 攝懷來客運站。本文圖片皆由澎湃新聞記者 劉璐 攝

懷來客運站始建於1950年,後於1993年翻建改造。此後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及城市建設,滿足廣大旅客乘車出行需求,客運站在2011年底遷址新建。新客運站佔地面積44畝,實際使用面積28畝,總投資7600萬;綜合大樓建築面積21300平方米,客運候車大廳面積1100平方米,大樓於2013年9月竣工投入運營。目前,客運站有職工69人。

九年前,張磊通過懷來客運站開始承包客運線路。名義上他隸屬於客運站,但事實上他才是線路的實際運營人,除了需要每月向客運站繳納固定的承包費,盈虧的風險需要他自己承擔。

張磊承包的線路是從懷來縣沙城鎮到東花園鎮這一段,線路總長50多公里,中間大約會經過二十多個村鎮。這條連接著數十個村鎮的客運線路,在七八年前非常火,「相比其他線路,這條線一度乘客最多。每次發車,車上都坐著滿噹噹的。」如今面對乘客寥落的車廂,張磊心中難免有些酸澀。

和張磊一樣,客運司機王誌明同樣能感受到乘客正在流失。跑一趟車,車廂里最多十幾個人,有時候甚至是空車發車。收入的變化最明顯,王誌明盤算,每天至少要掙到300元,才能不賠錢。疫情以前,每天的收益很可觀,一年算下來收入最好的時候能掙十多萬,但如今他只能寄希望下一趟車人多一點。 

縣城里和張磊、王誌明情況類似的客運司機很多,年齡大、沒有其他的技能,跑客運似乎成為唯一的出路。雖然當下情況有些艱難,但客運司機們並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

澎湃新聞在實地走訪中發現,隨著時代變遷和交通出行方式的轉變,客運正在被私家車、拚車、高鐵等更快、更便捷的出行方式所取代,公共汽車似乎正在淡出大眾視野,不只司機的收入在減少,客運站的收益也在減少。客運的出路在何方?不只是司機之問,也成為行業之問。

客運司機的苦惱

初冬的風很冷。

張家口懷來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張家口市東南部。因處在張家口壩上和壩下的過渡地帶,初冬的料峭這裏總能更早感受到。雖然正午的陽光很溫暖,但大街上的行人已經穿上了棉衣。

張磊家在懷來縣沙城鎮,相較於其他鎮,沙城鎮是懷來縣的經濟強鎮,工商業較其他鄉鎮更為發達,縣政府也設在了該鎮。

張磊現在開的車是一輛新能源白色大巴,車里一共有34個座位。3個月前他和客運站重新簽了承包合約,車是車站新發的。張磊說,第一次簽合約的時間是九年前,當時運營的還是一輛黃色新能源中巴,如今這輛車已到報廢時間。

換了新車後,張磊卻愈發苦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乘客變得越來越少,「可能是疫情後,也好像是換了新車以後。」說不清楚,只是眼見著車上的空座越來越多。談起生意最好的時候,「往前數個七八年,(車上)都能拉滿,來來回回幾乎不空車,一年最多能弄個十多萬,現在能跑回本就不錯了。」

發車後,張磊的車上幾乎沒有乘客,大片座位都是空的。發車後,張磊的車上幾乎沒有乘客,大片座位都是空的。

停車場上張磊坐在駕駛室等乘客上車,發車時間是11點,馬上要到發車時間了,車里只上來了6、7名乘客。中午太陽光照進車廂,讓人有點昏沉,11點整車發動了,車上仍有三分之二的座位空著。

常年開車,風餐露宿是常態,張磊頭髮淩亂地長著,皮膚也被曬成了小麥色,人看著有些不修邊幅,因為沒時間喝水,他的嘴唇有點發白。

按規定沙城-東花園線路司機一天固定要跑兩趟半,一來一回是一趟,中間會經過20多個鄉村。首末站之間有50多公里,累計一天要跑250公里。

因為第二天早晨要從東花園鎮發第一班車,張磊只能在當地找一家小旅店湊合一晚上。小旅店環境不好,但價格便宜。房間里只有一張鐵架子床,挨牆放著一個綠色塑料暖水壺,有簡陋的洗手台,但沒有衛生間。他坐在床上和朋友發語音,「跑了一天,從早忙到晚,拉了300塊錢,一分錢也掙不上,就是白幹。」說話的時候,張磊的聲音聽著有氣憤也有無奈。

掙不掙錢得算細賬,「換了新車後,一天跑下來,光車充電就得交100多的電費,每個月要給車站固定交3000元的承包費,平均算下來一天是100元,還有平均到每天50多元的車輛保險費,再加上30多塊錢的飯費,雜七雜八算下來拉300元就是白忙活。」張磊說,之前的黃車,一天電費也就50多塊錢,新車的電費大概是過去的3倍。

晚上八點多,張磊把車停到充電樁上開始充電。雖然還沒進入嚴冬,但客運生意即將迎來淡季。「夏天尤其是放暑假的時候人最多,因為車票便宜,坐車的學生也多。冬天乘客會更少,太冷的時候也沒人坐車,但人少車也不能停。況且冬天電車更費電,到時候每天的電費也會漲不少。」

張磊介紹,算上他的車,目前一共有10輛車在跑沙城-東花園這條線,10輛車每天按照排班表先後發車,另外9輛車也和汽車客運站簽訂了承包經營合約。「之前這趟線一共安排了12輛車,現在可能因為人少,減少到了10輛車。」

第二天早晨張磊開車從東花園出發,始發站一共上了十多個乘客。雖然只有十多名乘客,但也比其他時間點人多,張磊分析,「這個點去沙城都是去辦事的,其他時間沒這麼多人,有時候甚至會空車出發。」

「一個城市沒公交車不行,但有公交卻沒人坐。」由於車上人少,張磊希望路上能再拾一些乘客,開車從東花園回沙城的路上,他不時掃一眼馬路邊看有沒有等車的人。「桑園鎮人多點,過了桑園就沒希望了。」坐在駕駛室里他小聲嘀咕,但直到車駛過桑園到達終點站,中間再未有一個乘客上車。

除了沙城-東花園線路人少,其他線路亦面臨同樣的問題。跑沙城-下營線的客運司機王誌明告訴澎湃新聞,乘客少、收入低讓他非常苦惱。「現在線上坐車的人太少,拉不著人,我最近幾天哪天都賠錢。」

司機繳納承包費後收到的內部收款憑證。司機繳納承包費後收到的內部收款憑證。

王誌明跑沙城-下營線也和懷來客運站簽了承包經營合約。每個月固定要向客運站交3000元的承包費,除此還有車輛保險費,平均一天50多元。每天車輛需要充電,一天的電費大概是130元-150元,整體算下來,一個月支出就要9000元,這意味著每天至少要掙到300多元才能保本。「天冷了電車費電,現在肯定比之前電費多。過幾天更冷,300塊錢(的花銷)打住打不住說不定,有人沒人也不好說。」

被「搶走」的乘客

「之前人為什麼多?蓋樓的人多,幹活的人多,來來往往的,全憑流動的人。現在加上網購也方便,不用坐車去城里買,直接網購送家了。」張磊告訴記者,之前沙城-東花園線路上,有很多在建小區,現在小區建好了,工人走了,整條線路上少了很多人氣,「以前越是下雨天人越多。」

同樣,談到當前乘客變少,有客運司機認為,「可能和當下經濟形勢有關係,大家都不捨得出門花錢了。」但也有司機提到,現在出行可選擇的交通方式更多了,私家車和拚車的普及讓公共汽車變得幾乎沒有優勢。

從東花園上車去沙城的乘客李女士告訴記者,平常她去沙城很少坐公共汽車,今天坐是因為自己的車壞了。「現在自己家裡都有車,開車去沙城也沒多少錢。如果不開車也可以拚車,拚車一個人才15塊錢,坐公共汽車又慢還得等車。」

乘客少導致收入減少是一方面,張磊認為低票價也是目前客車不掙錢的原因。因為客運車的性質不一樣,導致票價有差異。

機動車行駛證上,張磊和王誌明的車使用性質都是公交客運,隸屬於懷來縣汽車站城鎮公交客運服務中心。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公交客運具有公益屬性,實行低票價政策。以沙城-東花園線為例,50多公里的票價只有9元,中間實行階梯票價。而使用性質被定為公路客運的客運車,同樣距離票價卻是公交車的兩倍。「比如沙城到宣化也是50公里,但票價卻是19元。」張磊說,公路客運有營運屬性,營運車一般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道路運輸經營活動。

澎湃新聞從懷來客運站瞭解到,為促進經濟發展,方便人民群眾生活,2002年縣里成立了懷來縣汽車站城鎮公交客運服務中心。當時開通了新能源公共交通線路23條,並將原有公共交通線路公交車陸續更換為新能源公交車。截至目前,公交中心共30條公共交通線路,111部純電動公交車,設立營運站點402個,線路總行程729.4公里,沿途貫穿198個街村,36所學校及多個密集住宅區,集貿市場,機關企事業單位,幾百家商業店舖,通達率達到92%,覆蓋了全縣鄉鎮。

公交中心2021年客運量223.5萬人次、2022年客運量148.9萬人次、2023年客運量263.97萬人次。

雖然營運車票價高,但營運車輛的運營情況似乎並不樂觀。

此前跑沙城-張家口線的司機李國富告訴記者,「之前承包這趟線,想著張家口人多,但生意並不好做,(乘客)全讓拚車搶走了。」

「現在很多人會選擇拚車,拚車的價格比公共汽車貴,沙城到張家口一個人收25元,拚車一個人40元。但拚車能去家裡接送,坐我們的車反而慢。而且去車站也得花路費,總體算下來差不多。再加上車站還得等車,不像拚車隨來隨走。」李國富說,「跑這趟線也要和客運站簽承包合約,每個月要交3000元的承包費。」

去年,因為賠錢李國富決定把車賣了。「25萬買的10萬賣,光車賠了15萬。幹了兩年,賠了20多萬,一分錢沒掙到,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

張磊告訴記者,「縣里跑公交的車都由政府出資購買,營運車是誰承包線路誰買車。」車的使用性質不一樣,隸屬的單位也不一樣,「從機動車行駛本上看,我們就歸懷來縣汽車站城鎮公交客運服務中心管,營運車歸張家口通泰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管。和公交車不一樣,具有營運屬性的客運車幾乎沒有補貼,但如果首末站涉及鄉村,也會有補貼。」

懷來客運站是連接京、津、山西、內蒙古的重要交通樞紐,是河北省縣級二級客運站。懷來縣客運站介紹,站內現有始發車輛92部,營運線路11條,過往線路7條,京畿公共交通線路2條,司乘人員76人。38部班線車輛2021年客運量:166765人次;2022年客運量:66393人次;2023年客運量:138608人次。

被迫放棄的補貼

除了乘客變少,收入減少,司機們當下還面臨一些新的困惑。多位承包公共交通線路的客運司機向記者反映,之前新能源公交車還會有補貼,但現在補貼也被取消了。

一直跑沙城-下營線的司機陳勇強介紹,早幾年縣里的公交車都是一款黃色新能源中巴,「黃車的報廢年限是8年,一開始承包合約就簽了8年,現在車報廢合約也到期了。」再過幾年陳勇強就要退休了,開了一輩子車,因為年齡大,也沒什麼技能,他想著續簽。但讓他意外的是,今年合約明確要求承包方自願放棄補貼。

「合約中承包費倒是一分錢沒少,還是3000元,不想放棄補貼,但如果不簽合約就不能承包,只能簽。」陳勇強說:「最早跑小黃車的時候,一個月也要交3000元的承包費,但因為每年補貼4萬元左右,幾乎能頂平,後來補貼少了,一年能給到一萬八,但承包費相應也少了,合約上雖然寫的是3000元,但車站實際每月收1500元。再到最後兩年,補貼不給發了,還收承包費,很多人幹不下去就不幹了,車也交回車站了。」

合約中明確要求乙方自願放棄國家、政府給予的一切營運補貼。合約中明確要求乙方自願放棄國家、政府給予的一切營運補貼。

一位不願具名的司機向記者展示了他和懷來客運站今年新簽訂的承包經營合約。記者注意到,合約的甲方為懷來縣汽車站城鎮公交客運服務中心,乙方為承包方。合約第八項第三條清楚註明,乙方在承包甲方車輛期間,自願放棄國家、政府給予的一切營運補貼,任何補貼歸甲方所有。

有知情人透露,現在懷來客運站把所有線路都承包出去了,就掙承包費,每條線的承包費不等,一般會根據線路偏僻與否、乘客多寡定價,「有3000的,有1000的。」

今年8、9月份,和客運站重新簽了合約的司機從車站領到了新車。

澎湃新聞注意到,2023年12月15日,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台網站上,懷來縣交通運輸局曾發佈一份新能源公交車採購項目公開招標公告。公告稱,根據優化線路方案,需購置新能源公交車96輛,其中第一標段城市版公交車38輛,第二標段公路版加裝底倉新能源公交車58輛。然而在第二年的1月12日,懷來縣交通運輸局再次發佈了新能源公交車採購項目第一標廢標公告,公告顯示,因投標有效單位不足三家,予以廢標。司機們領到的車,即第二標段公路版加裝底倉新能源公交車。

走訪中多位司機向記者表示,新能源公交車的補貼,一直都是誰經營給誰補貼,現在沒有補貼,營運會更艱難。同樣有司機也提到,現在公交車的票價都是原來有補貼時候定的,如果不給補貼還繼續按照低票價收費不合理。

「有乘客上車出示老人證、殘疾證等證件是不用付費的,這都得我們自己承擔。」公交客運司機張新來認為,「利益是雙方的,只要我是實際經營人,補貼就應該給我,合約要求自願放棄補貼就是霸王條款。」

2024年10月23日,國務院發佈了我國城市公共交通領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規——《城市公共交通條例》,《條例》將在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條例》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工作應堅持城市公共交通公益屬性,落實城市公共交通優正選展戰略,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條例》要求,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市公共交通實際和財政承受能力安排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所需經費,並納入本級預算。

但同時,《條例》也規定,城市公共交通企業不得將其運營的城市公共交通線路轉讓、出租或者變相轉讓、出租給他人運營。

此外,澎湃新聞還注意到,2023年10月9日,九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各地要在確定服務標準並開展服務質量評價的基礎上,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因地製宜建立並實施城市公共汽電車企業運營成本核算和補貼補償制度,平等對待不同所有製運營主體,及時撥付相關資金,鼓勵先行預撥部分資金。對於因執行低票價、減免票、經營冷僻線路、保障重大活動、搶險救災及其他指令性任務等形成的政策性虧損,地方財政及時給予適當補貼補償。

《意見》還強調,要用好農村客運補貼資金政策,統籌用於保障農村客運(含服務農村地區的公共汽電車)線路車輛正常運營。

縣城客運站謀轉型

相較於客運司機的窘迫,客運站的經營也很吃力。

懷來縣相關單位受訪人告訴澎湃新聞,「近年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加速成網,且‘互聯網+客運’新業態蓬勃發展、私家車廣泛使用,人員流動在出行習慣、出行需求、出行結構方面發生深刻變化,汽車客運站經營效益全面下滑,急需轉型發展。」

澎湃新聞從懷來客運站瞭解到,目前車站內公路客運佔比為39%、公路公交佔比為61%。或受疫情影響,過去三年站內收益情況並不好。記者從披露的相關數據瞭解到,2021年站內收入688.1萬元,成本704.14萬元,利潤-16.04萬元。2022年收入730.73萬元,成本932.38萬元,利潤-201.65萬元。2023年收入:1091.38萬元,成本:1090.55萬元,利潤:0.83萬元。

為順應公眾出行需求和出行結構的變化,進一步增強道路客運行業活力,懷來客運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懷來客運站堅持「轉型發展」而非「轉行發展」。「正積極推進客運站向創新成長型平台建設,重新規劃站場運輸組織,引進多種業態,擴展站場服務功能。」

澎湃新聞在採訪中瞭解到,近年為謀求轉型發展,懷來客運站開始涉足速遞、旅行社、汽車租賃和物流等業務。

「速遞業務目前是客運站的一個效益增長點。但目前發展遇到的瓶頸在於都是單兵作戰、沒有形成網絡,製約了快運業務的開展。」上述負責人稱,將加快開展速遞步伐,把客運站做成貨運信息的集散中心,打破小件快運限制,聯合物流公司,擴大受理範圍。

針對旅行社的佈局,上述負責人表示,旅行社會以客運站為依託,設立旅遊集散中心,主要業務是按旅遊需求進行服務設計,儘量縮短旅客在站等候時間。集散中心是集散客自助旅遊、單位團隊旅遊、旅遊信息諮詢、旅遊集散換乘、景點大型活動、客房預訂、票務預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旅遊超市」。

在汽車租賃方面,上述負責人介紹,除經營好公務用車租賃業務外,將依託客運站優勢開通直達張家口機場的專車。目前張家口機場運營航線已達10條,通航城市13個。

此外,在發展物流業務方面,上述負責人提到,需要和公交中心緊密配合,積極對接郵政,大力推進「客貨郵」項目,依託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宣傳推廣工作,推動農村客貨郵共享站場運力資源,打造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目前已開通城區—頭二營郵路專線。」

值得關注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懷來作為連接北京和張家口重要交通通道,從2015年開始,京懷兩地開始開通公交專線,即京畿公交880路。相關人員介紹,目前,京畿公交880路共54部公交車,2021年客運量:206225人次(因疫情停發6個月),2022年客運量:13000人次(因疫情停發11個月),2023年客運量:546000人次。

今年10月中旬,張家口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張家口始終把交通一體化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開路先鋒」,加快融入北京一小時經濟生活圈。截至目前,京張銜接路網接口達到12個,包括鐵路銜接接口4個,公路銜接接口8個。國道G234(2個接口),在懷來縣境內分別與北京市延慶區、門頭溝區對接;國道G110,在懷來縣境內與北京市延慶區對接。

據2023年懷來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介紹,2023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完成增加值17.9億元,同比增長6.7%。目前,已在全省率先開通「北京—懷來」旅遊專線,實現與北京「一路一站」聯勤執法,官廳服務區遊客接待中心主體完工,打造了高速直達濕地公園的溫泉驛站和華北第一主題服務區。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張磊、王誌明、李國富、陳勇強、張新來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