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詐老陳」辭職兩年後:目前每月數十場直播,坦言做回警察沒什麼可能
來源:上遊新聞
近日,「反詐老陳」陳國平接受紀實節目《尋找特別的你》採訪時稱,當年辭職太衝動,沒看透自己,最看不起現在的自己,每天做夢都想轉正。
節目播出後,「反詐老陳」後悔辭職的消息迅速登上熱搜。在節目中陳國平面對鏡頭坦言,當年辭職是衝動之舉,「沒看透自己」。當被問及是否後悔辭職時,陳國平稱時常做夢,「夢裡是個協勤,夢想是轉正。」隨即該話題衝上熱搜。
陳國平的帳號轉發了一段節目的片段並配上文字:「壓垮老陳的最後一棵稻草沒人想知道,但是我不會傷害任何人,沒有仇恨,大家都不容易立場不同。」
11月16日,陳國平發佈影片回應此次上熱搜。影片中他笑稱自己可能話有點多了,現在自己沒有興趣給任何人留下好印象了,好與壞都不反駁了,也不去說,也不去解釋。現在就是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隨遇而安。
辭職後的爭議
2021年9月,陳國平作為反詐民警,以連麥網紅主播的方式宣傳反詐知識走紅。2022年4月,他宣佈自己已辭去公職。此後,在談及此次辭職時,陳國平稱,這一決定太衝動了。
至於辭職原因,有觀點認為可能和陳國平在職時的幾次直播爭議有關。
一次是在用個人帳號進行公益直播時,收到333個嘉年華,共計約百萬元的巨額打賞。儘管老陳當晚就宣佈「直播的所有收入(包含個人部分和平台部分)將用於公益用途,流程完成後將向大家公示。」但關於「公職人員直播開打賞」的質疑,並未隨著老陳曬出的捐款證書而停息,反而越演越烈。
當時他向記者證實,有人向單位舉報:「很多黑粉罵我,到單位舉報。考慮到給單位、給組織添了不少麻煩,我決定辭職,以後不再運營‘反詐警官老陳’號,不再以警察身份形象出現。」
即便到了現在,陳國平仍記得收到大額打賞的那天他的心理活動:懵了。
從辭職至今,陳國平進行了多種嘗試。此後,他以個人身份開展公益宣傳,直播、出書、拍短劇。
不過,爭議與質疑似乎從沒有遠離陳國平。他數次提到自己被網暴,甚至想起訴一名他認為已經侵權的擁有900萬粉絲的博主。起因是對方一期更新中,主題核心是「反詐老陳為什麼哭」並在影片中直言:「(老陳)當初脫下製服,是奔著錢去的,現在想浪子回頭,拿什麼金子來換……」
該期更新後,陳國平說不少人看完影片後,都來罵他,評論的、私信的等等,各種方式都有。
辭職一年後,有記者回訪陳國平,他說自己辭職這一年「沒有得到,都是失去。」又補充「也有得到,更瞭解他人,也更瞭解自己了。」
喊話求職未果
這已經不是陳國平辭職後第一次因為談及工作的事情上熱搜了。他之前因為同樣的事情上熱搜,甚至也因為養羊上了熱搜。
今年2月,陳國平就因在網絡上公開找工作被推上風口浪尖。陳國平喊話全國警方,要聯合宣傳反詐,去競聘協勤或者返聘。當時老陳在接受採訪時介紹,有很多人問但沒有敲定。很多人都幫忙介紹工作,有保安,有司機,還有殯葬業。而在《尋找特別的你》播出時,則展現了當時這段影片背後的一面:和以往的每次動向被曝光一樣,陳國平收穫了很多惡評,甚至有人發私信讓他代替自家的寵物。
山東濟寧消防向「反詐老陳」陳國平發出邀請,希望有時間到濟寧消防,讓更多的人瞭解消防知識,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此外,河北一家影視公司也公開邀請「反詐老陳」擔任反詐電影總監製。陳國平對此表示會全力以赴,並感慨「人只要方向正確就行了。我的經歷老了一定是本精彩的書。」
陳國平則回應濟寧消防喊話邀請:「感謝信任,你們可以說把我將死的心拉了回來,我一定去,一定遵守紀律,服從領導的安排。」
但在此後,陳國平稱,由於遭到大量舉報,濟寧消防受到很大壓力,為了避免給對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決定暫時不去濟寧。
直播帶貨進展不順
就在昨天,陳國平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自己目前直播帶貨進展不順,常有網民多買後退款,導致商家不願合作。對於後悔辭職、想做回警察一事,陳國平回應稱「希望沒有用,基本沒什麼可能」。
「反詐老陳」的帳號顯示,近幾個月,他直播頻繁,平均每月直播數十場。其中,10月8日至11月9日直播40場,9月23日至10月8日直播40場,9月6日至9月23日直播40場,8月13日至9月6日直播40場。目前該帳號擁有粉絲117萬。在幾天前,他還因為帶貨出現的物流問題向粉絲解釋並提供解決方案。在其小號老陳農村生活上,擁有25萬粉絲,同時也保持了密集的直播頻率。從8月6日至今進行了超120場直播。16號中午,陳國平在這裏直播吃飯。
《尋找特別的你》中,節目組和陳國平一起前往他和朋友的農場,那裡養著300多隻羊。陳國平則向節目組展現了他的生活狀態:遭遇網暴後,很少回家,常居住在朋友家或山裡。
在養羊的山坡上,陳國平對著空曠的山間,用力大吼。
而在節目尾聲,主持人說,希望陳國平哪怕有那麼一刻,是他想落淚的時候落淚。而在陳國平養羊的那個空曠的山坡,主持人拋出一個問題:如果那個時候單位挽留你了,故事會是另一個走向嗎?陳國平歎了口氣回答:不敢想像。
上遊新聞綜合極目新聞、大象新聞、四川觀察、新黃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