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羅丹遇見牡丹亭」,在上海邂逅一場中法藝術對話

「羅丹遇見牡丹亭」(01:47)

當法國現代雕塑邂逅中國昆劇藝術,當羅丹遇見牡丹亭。東西方藝術有了一次破次元的對話。

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羅丹藝術中心攜手上海昆劇團,呈現了一系列羅丹雕塑與中國崑曲的文化對話活動——「羅丹遇見牡丹亭」。

這個金秋時節,從法國三城的《牡丹亭》演出,到「羅丹遇見牡丹亭」文化對話紀錄片,再到羅丹藝術中心裡概念式崑曲線下快閃,中法文化藝術的瑰寶在這場對話中展現出各自的迷人魅力。

羅丹藝術是法國的燦爛瑰寶,上承新古典主義,下啟現代主義。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文化公園原法國館的羅丹藝術文化發展中心(簡稱「羅丹藝術中心」)於近日開幕。開幕首展「羅丹:現代雕塑的啟承」特別呈現了16件奧古斯特·羅丹收藏的中國藝術品,包括他十分珍愛的觀音像、隋唐陶俑、青銅器及明清瓷器等。

而中國崑曲則是中國傳統藝術集大成之代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有「百戲之祖,百戲之師」的美譽。2024年10月,上海昆劇團全本《牡丹亭》(精華版)赴法國巡演,法烏多三場、巴黎兩場演出收到了熱烈的反響。法國羅丹博物館館長艾美麗·斯密耶在巴黎蕾博拉劇院觀演後發出讚美:「極具震撼力!帶來這樣的傑作,你們一定非常自豪,這是理所應當的。這樣的藝術交流對中法兩國來說太重要了。」

2024年11月10日,上海的黃浦江畔,羅丹藝術中心,光影映照下的《青銅時代》旁,一場由上海昆劇團帶來的概念式崑曲快閃在此上演,零距離、沉浸式、不插電的古典崑曲表演,彙集生、旦、淨、醜,一鼓一笛的現場演繹,在這個獨特的空間展現出別樣的情致。

當天的現場,昆劇表演藝術家張靜嫻和來自法國、比利時、西班牙、荷蘭、美國等國的嘉賓共同出席了當日的活動。大家被崑曲的魅力所打動,紛紛與表演藝術家合照留念。

各國嘉賓也在當天和上海昆劇團的演員們進行了深度交流,表達了對崑曲藝術的真誠讚美,表示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推動崑曲相關的文化合作項目以及與上海昆劇團對話共創的美好願景。

與此同時,一部以雕塑為靈感,以崑曲為啟迪的「羅丹遇見牡丹亭」紀錄片也在此期間正式發佈,這部極具創想的文化對話紀錄片,共同開啟了中法友誼新篇章。

羅丹藝術中心表示,未來將繼續為不同的群體和文化提供交流對話的平台,並以羅丹藝術為文化橋樑,把更多的西方藝術帶給國人的同時,將更多的中國文化帶給全世界。

上海昆劇團演員倪徐浩(飾《牡丹亭》柳夢梅)與羅丹代表作《吻》

上海昆劇團演員與羅丹代表作《夏娃》。袁佳(飾《牡丹亭》杜麗娘),倪徐浩(飾《牡丹亭》柳夢梅)。

上海昆劇團演員與羅丹代表作《青銅時代》。馬填欽(飾《鍾馗嫁妹》鍾馗),譚笑(飾《獅吼記》縣令。

法國羅丹博物館館長艾美麗·斯密耶在法國欣賞上海昆劇團全本《牡丹亭》(精華版)

活動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