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福建」風勁潮湧逐浪高
已入初冬,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依然被些許暑熱「拿捏」。
萬里晴空之下,俯瞰蔚藍海面,成千上萬片泛著金屬光澤的「小格子」在該縣杏陳鎮、前樓鎮海域整齊地排列。
該地區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204小時,太陽能資源豐富,但周邊風力大、浪湧高,年平均風速每秒5.2米、最大風速可達每秒48米。
如何讓「小格子」沐浴陽光又不懼風浪?
近日,我國首個建設在高風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項目——三峽集團東山杏陳180兆瓦海上光伏電站項目的首批發電單元並網。
「這個項目屬於抗颱風型海上光伏項目,全容量並網後,每年可生產清潔能源3億度、節約標準煤超9萬噸。」三峽集團福建分公司東山能投副總經理張建文表示,未來還將探索採用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相結合方式,實現「上可發電,下可養魚」,進一步推動海域資源綜合利用。
3752公里的陸地海岸線,13.6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大小海灣125個,海島2214個……襟山帶海的地理特徵賦予福建得天獨厚的海洋優勢。
從「海上福州」到「海上福建」,從耕海牧漁到科技藍海,福建始終牢記向海發展的囑託,堅持向海圖強不放鬆,著力推進海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深化海洋交流合作,奮力追逐建設海洋強省的「藍色夢想」。
科技「興海」
位於福州高新區的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福建引進落地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基地之一。公司辦公樓外,寫著「東福一號」的裝備格外醒目,這是一個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製氫平台。
2023年5月,東方電氣與中國工程院謝和平院士海水製氫團隊聯合開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製氫技術海上中試在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場獲得成功。「東福一號」正是此次海上中試使用的製氫平台,集原位製氫、智慧能源轉換管理、安全檢測控制、裝卸升降等系統於一體。
「這項技術實現了把海水當作純淨水來用,相當於電解純水,從而製取出氫氣。」東方電氣氫能研究所負責人陳屹表示,此次試驗成功不僅破解了「海水直接電解製氫」的難題,開啟無需純水的製氫新時代,更是打開了低成本綠氫生產的大門。
科技創新是經略海洋的核心要素。聚焦海洋經濟重點領域,福建正加快建設一大批建設起點高、創新產出高的海洋科技創新平台,目前全省省部級以上海洋科技創新平台達117個。
與此同時,福建強化海洋科技合作、成果轉化和人才保障,加快構建良好的海洋創新生態,大力培育和引進一批國內外海洋領域高層次科技人才和團隊,推動全球海洋領域創新要素集聚。
全國首個國家級海上風電檢測基地開工建設,全球最大18兆瓦直驅海上風電機組下線,建造全球首艘深海2500米採礦船,研製生產全球首個以廢棄牡蠣殼為原材料的醫用骨填充材料……如今,眾多海洋科技創新成果在福建孵化落地,催生一批海洋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產業「強海」
閩南海域,地形狹長的古雷半島延伸進廣袤的大海中。這裏三面臨海,北承長三角、南接粵港澳,與台灣隔海相望,區域經濟協作優勢突出。古雷港區還具有非常珍貴、稀缺的深水岸線資源,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可供建設20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港之一。
近年來,福建利用這個天然良港,大力發展臨港產業,上馬一批重大石化項目。
今年7月,總投資711億元的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取得批複核準,標誌著福建迄今投資規模最大的產業項目正式落地。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600萬噸/年煉油、150萬噸/年乙烯、200萬噸/年芳烴等30餘套煉化裝置。
今年2月,總投資約448億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全面動工。該項目建設預計年產能最高可達180萬噸乙烯及下遊深加工聯合體裝置,預計將於2026年建成。
「這兩個龍頭項目建成後,可拉動中下遊產值超3000億元,將有利於進一步推動福建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福建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的古雷半島已成為全國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全國唯一的台灣石化產業園區,正努力打造成世界一流綠色生態石化基地。
海洋經濟作為四大經濟之一,為福建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當前,福建海洋經濟發展提質加速,初步形成綠色石化、海洋旅遊萬億級海洋產業集群,以及海洋漁業、航運物流、海洋信息3個千億級集群。2023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連續9年保持全國第三位,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1.7%。
向新、向綠、向智,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福建正持續向海進發,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壯大海洋經濟發展新引擎,讓海洋經濟內涵更豐富,「藍色引擎」動力愈發澎湃。
開放「活海」
位於泉州市德化縣的凱得利陶瓷公司生產車間內,機械手臂「絲滑」運轉,50多公斤的泥塊幾秒內就被轉移;3D打印機來回「臨摹」,一個精美的花盆不到20分鐘就能新鮮出爐;滾壓自動生產線上,一個個瓷器平穩、連續地從一端輸送到另一端……
另一邊,倉康尼,一整車打包好的精美瓷器整裝待發,準備運往海外。
凱得利陶瓷公司是一家外向型企業,生產的各類陶瓷小工藝品主要銷往歐美,年出口額超過500萬美元。今年,該公司在歐美的訂單量增長三成以上。
德化縣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桑治元時期,隨著泉州港的興盛、海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德化瓷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暢銷海外。
如今,德化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產品遠銷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再現「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經貿盛景,被稱為「世界陶瓷之都」。2023年,該縣陶瓷產業集群規模達577億元。
海洋是連接世界的「大通道」。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如今,福建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著銜接貫通東南沿海大動脈的重要作用。
2018年底,首條以「絲路海運」命名的集裝箱航線在廈門啟航。幾年來,這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台飛速發展。
今年5月,往返於廈門和江西向塘國際陸港的「絲路海運」海鐵聯運「天天班」班列解鎖「1000列次」成就。「絲路海運」首條聯結海合會國家沙特阿拉伯的多式聯運通道開啟常態化運行。
如今,福建萬噸級以上泊位增加至208個,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裝箱船、油輪、郵輪和散貨船。全省港口開闢320多條集裝箱班輪航線,通達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個港口。
揚帆滿舵,蔚藍可期。福建正劈波斬浪、築夢遠航,把建設「海上福建」擺在重要戰略位置,加快建設海洋強省,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在新徵程上奮力譜寫向海圖強的新篇章,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注入強勁的「藍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