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區里潮流新 | 一條小巷「修補」市井幸福

大皖新聞訊  在天津河北區,有一片70多年的老街區——王串場。過去,這裏曾是天津市著名的工人新村,留下了許多珍貴記憶。歲月流轉,如今的王串場再次煥發新的活力,在老街區中演繹出了新潮流。為精準聚焦街域居民的所需所盼,王串場創新打造 一個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平台——「修補巷」,不僅是對傳統商業街區的全新詮釋,更是以文惠民的生動實踐。

修補巷巷口修補巷巷口

走進春元織補改衣店,「傳統精工織補技藝」非遺項目持有人徐春元正在修補一條客人送來的呢子褲。桌面上,一個織補圈、一把小剪刀、十多根不同粗細的織補針,看似簡單的工具,在徐春元的手裡,成了「妙手回春」的巧具。

「要根據不同的面料和紗線的粗細,選擇不同的針。」徐春元說,工具雖然簡單,要想把活兒做好,卻沒有那麼容易。精工織補極其費時,衣服上一個小小的破口往往需要兩個小時,才能讓它恢復「如初」。

徐春元從事織補工作已近50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時尚的演變,送到他手裡修補的衣物面料越來越多樣,品類也從單一的衣物擴展到箱包,喜愛名牌箱包的年青人常常會慕名而來,請徐春元幫忙修復。2010年,徐春元被天津市政府授予「有貢獻的高級技師」稱號,享受政府補貼。2017年開始傳承技藝,至今已培養學生數百人。

多年來,徐春元沒有停止過研究織補新技巧,他希望無論客人送來什麼樣的「麻煩東西」,在自己的針下,總能讓它恢復原有的光彩。

徐春元展示修補後的面料。徐春元展示修補後的面料。

在巷子另一邊,李師傅刀具專營店裡,一對夫妻送來了自己心愛的菜刀,「這把刀是一位朋友送給我們的,好刀開刃有講究,所以我們特地來找李師傅幫忙開刃。」丈夫梁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和妻子找了不少磨刀師傅,師傅們因擔心達不到理想效果,都不願意接,所幸輾轉找到了李師傅。

李師傅在開刃。李師傅在開刃。

接過刀的李師傅一眼便認出這是一把產自南方的刀,當即開始打磨。李師傅一邊進行手下的活兒,一邊與客人交談,給這樣一把刀開刃大約需要15分鐘,每一道工序都要十分仔細,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我把這些刀都當成自己的刀,我寧願半年、一年見客人來一次,這才說明我的活兒做得好。」李師傅希望,自己這家店不僅能夠做到便民,還要做到惠民。

巷口打卡處。巷口打卡處。

修鞋開鎖配鑰匙、織補改衣修家電、修表修車改首飾、皮具養護小家政……為繁忙市井而服務,口碑載道,曆久彌新。如今的修補巷,既保留了老街區的歷史底蘊,又融入了新潮流的時尚元素。

在這裏,傳統的「小修小補」業態與現代的管理理念、創意設計結合,為居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為了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和外地遊客的熱門打卡地,為城市的繁榮注入新的活力,為文化惠民增添精彩註腳。

大皖新聞記者 吳悅 攝影報導

編輯 許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