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給學生戴「小蜜蜂」,別又是一個「秦朗丟作業事件」

▲資料圖:教室。圖/IC photo▲資料圖:教室。圖/IC photo

老師「給上課愛說話的學生戴小蜜蜂」,再起風波。

近日,IP地址為甘肅、網名為小丹恩同學(小蜜蜂老師)的丹恩老師發佈影片稱,因為此前拍影片分享治理課堂紀律好方法——給不守紀律學生戴「小蜜蜂」(隨身擴音器),引發網民熱議。

11月17日,丹恩老師發佈影片稱自己被投訴,已迫於壓力選擇離職。而據上遊新聞報導,丹恩老師離職影片截圖中出現的學校疑似是位於山東省滕州市的小學,該校工作人員則回應:「這個跟我們沒關係,(辭職老師)不是我們學校的。」

所以,這位老師發佈的管教學生影片,是擺拍還是真實事件,此人究竟是不是老師,也尚無定論。如果是炒作,那就是又一個「秦朗丟作業事件」,令人不齒。如果不是擺拍,其做法同樣不妥。而不管是不是擺拍,網民對於這種教育方式所產生的爭議與討論,都已經被成功激發了。

老師如何管教學生,分寸拿捏始終是難點,輕了沒效果,重了可能違規違法。「給上課愛說話的學生戴小蜜蜂」如果是真的,不打不罵,就起到了管教效果,堪稱「教育小妙招」,這也是收穫網民點讚和效仿的主要原因。

但必須意識到,老師無論採取哪種方式,也不該將管教學生的影片發到網絡上。如果此事屬實,這種網絡曝光,無異於「公開處刑」,不僅會傷害學生自尊心,也涉嫌侵害學生的肖像權和隱私權。如果是擺拍,那這種為了流量的無底線炒作,也該被嚴肅審視、追責。

我們身處互聯網時代,能夠「一鍵上網」的當下,不能也不該忽視媒介「不可控」的一面。在這位老師發佈影片後,很多網民紛紛效仿,並曬出自己給班上學生戴「小蜜蜂」的影片,這種網絡傳播引發的跟風效應,無疑會引發更多不良後果,使更多學生的權益受到影響。

所以,也正是考慮學生利益,長期以來,人們對於教師直播以及「課堂拍段子、學生當群演」的行為容忍度較其他行業更低。更何況,有的所謂老師壓根就是博主扮演的,「老師」的名頭是徹頭徹尾的幌子。這種欺騙性影片性質更為惡劣。

無論如何,這個事件已經成功挑動了網民情緒,透過這個「新聞」,很多網民還發出這樣的擔憂:這種「管教學生的老師動輒被處罰」的現象長此以往,「躺平」老師自然越來越多,那麼最終受損的必然是學生。

你看,幾條未經證實的影片已經成功攪動了輿論場,如果最後被證實是假的,那網民不啻為被這個「老師」當猴耍。就目前信息看,這位丹恩老師的真實身份以及離職原因仍無法確認,平台和相關部門不妨予以調查核實,別讓肆無忌憚的擺拍再次上演。

當然,不論真的假的,都不妨礙達成一個共識:無論老師有什麼「教育小妙招」,都不該以犧牲學生利益為代價。

撰稿 / 叢林(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