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全球氣候政策顧問:全球升溫超1.5度對人類自然都是災難
「我們對本屆大會有很多期待,但歸根結底就是一句:我們希望全球升溫能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當地時間11月18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氣候政策高級顧問馬克·盧特斯(Mark Lutes)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而實現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達成新集體量化目標(NCQG)。
第二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9)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召開。11月18日起,大會進入第二周談判期。由於第一週談判未能在氣候資金、氣候適應等焦點議題上出現突破,外界對於第二周的談判抱有期待。
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保組織,WWF在COP29開幕禮當天就發出呼聲,呼籲國際社會達成一項新的、更具雄心的全球氣候融資目標,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WWF指出,氣候融資是其他所有問題的關鍵,包括減少損失與損害、減少排放、幫助建立氣候適應能力等。
盧特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本屆COP大會上,WWF希望發達國家能夠承諾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萬億美元的氣候資金,這些資金主要應該來自公共財政、贈款或者是等同於贈款的融資。他說,氣候資金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而氣候變化會嚴重影響到WWF保護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
「我們必須守住1.5攝氏度的目標,因為如果全球升溫超過1.5攝氏度,甚至於達到2攝氏度、2.5攝氏度,這對自然和人類來說都將是災難性的。」盧特斯說,氣候變化會以多種方式影響到自然界,其中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珊瑚礁——氣候變化導致海洋變暖和酸化,由此導致珊瑚礁白化,幾年後就死亡,而這將導致許多其他生態系統也逐漸消失。
另一個例子是有著「地球之肺」之稱的亞馬孫雨林。盧特斯說,如果全球變暖在 2.5 攝氏度到 3攝氏度之間,大約 70% 的亞馬孫雨林可能會消失,成為大草原,而大草原地區可能會逐漸變成乾旱或半乾旱地區。這無疑也會對地球生物多樣性以及全球氣候穩定性帶來影響。「地球上幾乎每個生態系統都只能在有限的氣候範圍內生存。超過這些限制,這些生態系統就會變化或消失。」盧特斯說。
今年10月,WWF發佈了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報告指出,在1970年至2020年的50年間,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73%。WWF警告稱,地球面臨著無法逆轉的臨界點,將對人類構成重大威脅。由此,全世界需要攜手力挽狂瀾,共同應對氣候及自然的雙重危機。
報告還指出,隨著全球變暖加劇,一旦包括亞馬孫雨林、北極和海洋等在內的重要生態系統突破維持平衡的臨界點,未來幾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可能會進一步減少,將給自然和人類社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也由此,WWF強調,除了達成更具雄心的氣候融資目標外,本屆大會還需要各締約方提出更有力的減排計劃,包括提交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NDC)等。此外,WWF認為,應堅定致力於「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這是一種通過強化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來應對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多種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
盧特斯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這個問題上,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指的是恢復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自然,從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我們希望各國在提出氣候行動計劃時,除了關注減少化石燃料、減少工業排放等目標外,還需要提出減少森林砍伐的目標——尤其是那些擁有大片森林的國家。」盧特斯說。
巴西總統盧拉今年稍早提出,巴西致力於到2030年實現亞馬孫地區森林零砍伐。盧特斯說,我們希望他們能採取切實措施實現這一目標,同時這一目標也應該和氣候行動目標共同納入其國家發展戰略之中。
2025年COP30將在巴西亞馬孫地區帕拉州首府貝倫舉行。由於明年將是《巴黎協定》達成10週年,外界對COP30抱有極大期待。但來自巴西聖保羅的盧特斯認為,從正式議程上來說,今年的COP大會更加重要,因為今年的COP是關於氣候融資的大會,達成新的氣候融資目標對於未來一段時期的氣候行動至關重要。
新京報記者 謝蓮 巴庫報導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