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小行動可以帶來大改變
第二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召開。聯合國難民署在此次會議期間發佈最新報告《無路可逃:身處氣候變化、衝突和被迫流離失所的前線》。
報告稱,被迫逃離戰爭、暴力和迫害的人們正越來越多地發現自己處於全球氣候危機的前線,這使他們面臨著致命的威脅,但卻沒有用於適應危機的資金和支持。數據顯示,在全球超過 1.2 億被迫流離失所者中,四分之三生活在受氣候變化嚴重影響的國家,一半的人生活在同時受到衝突和嚴重氣候災害影響的地方。
報告呼籲國際社會增加氣候資金,以惠及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難民署還敦促各國保護面臨氣候災害附加威脅的被迫流離失所者,並讓他們和接納他們的社區在財政和政策決策中擁有發言權。
大會期間,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英國演員提奧·占士(Theo James)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他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難民所遭受的氣候變化影響,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與支持。他還強調,小小的行動也可以帶來大大的改變,呼籲所有人關注氣候變化、從小事做起,以應對氣候危機。
難民是氣候危機首當其衝的群體
新京報:這是你第一次參加COP大會嗎?你對參加COP29大會有何感想?
占士:是的,這是我第一次參加COP會議。這次會議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認為人們聚集在一起,通過外交途徑尋找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方法,這顯然非常重要。儘管有時候因為這一過程耗時過長,大家可能會覺得沮喪,但氣候變化的問題顯然不會消失,而且在未來幾十年可能會變得更糟,因此這些過程仍是非常重要的。
新京報:作為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你希望在COP29上向世界領導人傳達什麼信息?你期待本屆大會取得哪些成果?
占士:我認為,難民是氣候危機首當其衝的群體。那些生活在易受氣候變化影響國家的人,通常是碳排放最少、對氣候變化造成影響最小的人群。然而,他們卻是遭受最嚴重影響的人。
我上個月在毛里塔尼亞就見到了這樣的情況,那裡是氣候變化的前線地區。大概僅僅5年時間內,當地旱季從3個月延長到現在的9個月。資源即將耗盡,缺水問題嚴重,人們亟需幫助。
更具體地說,我希望在COP會議上看到難民被納入損失與損害基金,這個基金是為了幫助那些因氣候變化受災的人設立的。目前全球有超過1.2億難民(被迫流離失所者),他們需要在法律上被納入該基金,以便能夠獲得幫助,並實現自我賦權。資金不僅僅是意味著支援他們,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自力更生,成為自身改變的推動者。
新京報:是什麼激勵你關注難民議題?我知道你從2016年開始關注這個議題,並最終成為了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占士:我的祖父是希臘人,當納粹侵佔雅典時,他逃離希臘,成為一名難民,並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找到了庇護。這顯然對我有深遠影響。
這也提醒我們,集體記憶是短暫的。僅僅幾代人之前,歐洲人也曾在歐洲內部流離失所,不得不逃離自己的國家,尋找庇護。因此,我們經常忘記,無論我們住在哪個國家或地區,這種事情隨時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我想,我自身的故事和我現在關注難民議題有很大的關聯。
需要加快資金向社區的流動
新京報:你自上任以來訪問了許多因氣候變化受重大沖擊的地區。在這些訪問中,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是否有什麼故事可以與我們分享?
占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難民們表現出的非凡韌性。我記得我們的一位同事,他是一名氣候行動倡導者,同時也是來自蘇丹的一名難民。他很坦率地提到,很多人認為難民希望永遠地離開自己的家園,但實際上,他們只是想暫時離開困境,最後是希望能夠回到自己的家園的。這裏其實一直有些誤解。
他們在社區中所取得的成就令人讚歎。例如,在約旦,難民營有一個小型太陽能發電站,由難民自己運營,為整個難民營提供電力。這表明,他們也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推動者。 如果他們被賦予改變自身命運的能力,他們可以做出很多貢獻。
新京報: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報告,有近9000萬流離失所者生活在高或極端易受氣候影響地區。氣候變化如何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艱難?你認為國際社會需要採取什麼措施來幫助他們?
占士:再次以毛里塔尼亞為例。全球氣溫目標是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但由於毛里塔尼亞靠近撒哈拉沙漠,這一溫度可能會翻倍,達到3攝氏度,而這將導致每年極端高溫日的數量翻倍,這將危及人們的生命。不僅如此,那裡還出現了降雨量減少和降雨時間變化的問題。正如我之前提到的,毛里塔尼亞的旱季已經從3個月延長到9個月,這讓整個國家的狀況變得幾乎無法維持。
在援助方面,我認為需要加快資金向社區的流動。這是一個非常緊迫的需求。聯合國難民署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只有10%的氣候資金能離開國家首都進入地方社區。這意味著,用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在地方社區非常少。我們需要將資金直接提供給地方社區,同時讓他們參與到損失與損害基金中。
新京報: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年青人關注氣候變化及其影響。你在中國也有很多粉絲,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來鼓勵他們繼續關注氣候變化並採取行動?
占士:我想說,小事情也很重要。做到完美很難,譬如有時候人們不得不乘飛機到這裏來——航空旅行的碳排放很大,但這是工作的一部分。但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小改變,它們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回收利用、選擇駕駛的汽車類型等。這些小事會帶來巨大的文化影響。如果數百萬甚至上億人能夠做出這些小改變,就會給世界巨大的影響。
新京報記者 謝蓮 巴庫報導
實習生劉香君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