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首現「四台共舞」,歷史記錄最晚登陸我國颱風出現在12月

今年11月以來,海面上生成了4個颱風,甚至首次出現了真正意義上「4台共舞」的現象。

記者瞭解到,11月出現颱風並不少見,西北太平洋全年都可能有颱風生成,從1949年至今,共有13個年份11月颱風數量達到了四個及以上。但往年11月絕大多數颱風已遠離我國近海,不會對我國造成明顯影響。今年11月,有很多颱風路徑靠近我國並帶來風雨影響。

為何進入冬季,還會生成這麼多颱風?冬季颱風有何影響和特點?記者就上述問題請中央氣象台專家進行瞭解答。

今年11月份首次出現「四台共舞」

今年11月,颱風密集爆發,接二連三在海面上生成。「銀杏」「桃芝」「萬宜」「天兔」,最多時有4個颱風同時存在,這是有氣象記錄以來11月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四台共舞」。對於菲律賓來說,短短十幾天內有3個颱風先後登陸,這在氣象記錄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11月4日,「銀杏」生成,7日22時前後在菲律賓呂桑治島登陸,隨後進入我國南海海域;9日下午,「桃芝」「萬宜」相繼在西太平洋上生成,二者分別在11日、17日登陸菲律賓呂桑治島,隨後進入我國南海,給沿海地區帶來風雨;12日,「天兔」生成,16日早晨8時前後登陸台灣省高雄市,帶來9-10級陣風、大到暴雨。

目前,海面上已不複往日喧囂,「銀杏」「桃芝」「天兔」逐漸減弱消失。今年第24號颱風「萬宜」(熱帶風暴級)已於今天(19日)下午5點鍾減弱為熱帶低壓,今天18時,中央氣象台解除了颱風藍色預警。

由於其風力進一步減弱,且將在南海中部海面逐漸減弱消散,中央氣象台於19日20時對其停止編號。

中央氣象台供圖中央氣象台供圖

不過,冷空氣和「萬宜」殘餘環流還將聯手攪弄風雨。據預報,19日20時至20日20時,台灣海峽、台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南海北部和中部、瓊州海峽、北部灣、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台灣島沿海、福建沿海、廣東沿海、海南島沿海將有6-7級大風,陣風8-9級,其中台灣海峽、南海北部和巴士海峽等地部分海域的風力有8級,陣風9-10級。

19日夜間至22日,廣東西岸和南部、廣西東南部、海南島中東區、台灣島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氣象部門建議,上述地區公眾應密切關注當地氣象部門發佈的最新颱風動態和風雨預報,注意防範較強風雨天氣對出行交通等的不利影響,並警惕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需加強城市交通疏導和涉水旅遊安全管理,請有關部門繼續做好回港避風船隻管理,加強海上作業平台、沿海養殖等設施安全防範。

副熱帶高壓、冷空氣、高壓脊……多種因素造成11月上旬易形成多颱風格局

颱風是誕生於海洋表面的熱帶氣旋,攜帶著狂風暴雨,常給途經之地帶來嚴重的破壞和災害,往往夏秋季颱風登陸最頻繁。但今年已經到了立冬時節,颱風為何還這麼活躍?

從1993年至2023年統計數據看,平均每年11月份有2.5個颱風生成。中央氣象台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呂心豔介紹,今年立冬後,從11月9日至12日短短4天內就有3個颱風相繼生成,且生成源地明顯偏西,比較靠近我國華南沿海,和常年平均相比較為異常。

根據氣象記錄,從1949年到現在,11月生成4個以上颱風的年份有13個,比如,2019年11月生成6個,1964年、1968年、1983年都是有5個。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技術總師許映龍告訴記者,11月有颱風生成是正常的,目前還處在颱風活動的季節。「西北太平洋全年都可能有颱風生成,最晚到12月下旬,最早到1月上旬。」他說。2004年,颱風「南瑪都」在12月4日登陸我國台灣,這是登陸我國最晚的颱風。

為何11月上旬颱風密集生成?許映龍分析,副熱帶高壓是颱風的主要控制系統,今年副熱帶高壓跟常年相比,強度偏強、位置偏西。另外,這段時間,副熱帶高壓跟我國東區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高壓脊疊加以後,位置變得相對穩定,強度更強了,剛好南半球冷空氣爆發,導致越赤道氣流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交彙,這種氣象條件容易催生出多個颱風。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高壓疊加了,使得本就偏強的副熱帶高壓更加強盛。前一段時間,也就是11月上旬,我們感覺到北京比往年暖和,原因也是這個。所以剛好11月上旬這段時間,是有利於催生出颱風的。於是,在穩定、強大的副熱帶高壓的南側,4個颱風相繼生成了。」許映龍介紹。

颱風的異常跟此前的厄爾連奴事件(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升高)是否有關?許映龍解釋,颱風的生成跟厄爾連奴有一定的相關性,一般來說,「厄爾連奴」年不利於颱風生成。目前,厄爾連奴事件已經結束,今年颱風的異常表現,也可以認為和厄爾連奴的滯後效應相關。

全球氣候變化對颱風生成有沒有影響?相關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有利於颱風強度的增強,對颱風的生成則有「負貢獻」。也就是說,從氣候變暖的影響出發,未來颱風有「又少又強」的趨勢。

11月10日,受颱風影響,南海作業漁船進入海南三亞內河避風。圖/IC photo

冬季颱風一般不會北上影響京津冀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今年11月颱風的「存在感」強,也和它們的移動路徑有關。11月份出現颱風很正常,但往年11月絕大多數颱風已遠離我國近海,不會對我國造成明顯影響。而今年的颱風路徑多靠近我國,並引起風雨。這也是今年11月人們被颱風預警信息密集「刷屏」的原因。

許映龍介紹,一般在10到12月份生成的颱風不會登陸我國,也一般不會北上對京津冀等更遠的地區造成影響。「因為在冬季,北方的冷空氣一般是壓到了南海的北部地區,秋冬季的颱風不可能越過冷空氣,颱風更不可能北上。進入11月份,颱風影響範圍基本上不會超過華南。」

冬季的颱風帶來的影響主要是大風,「它結合冷空氣後,風有時候會比颱風本身的強度還要大,所以海上的一些作業活動,以及沿海的一些公眾會受到影響,要儘量避免颱風天到海邊。」許映龍說。

另外,冬颱風帶來的降水一般相對較弱一些,大多情況下降水都在海上,給陸地上帶來降水的概率相對夏季和秋季要小一些。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編輯 張磊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