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向新丨合肥蜀山:推動新一輪「科技+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打開電腦,將採集的車輛類別、人體行為、動物種類等數據錄入,在海量的數據中提取特徵與模型訓練,測試模型在現實場景的靈敏度……伴隨著手指敲擊鍵盤的「啪嗒」聲,在位於合肥市蜀山區的安徽省模式識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模式識別」),人工智能工程師丁澤舟一天的工作就此開始。
25歲的丁澤舟畢業後便入職模式識別,見證了企業一步步從初創期快速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最近,令他感到振奮的是,公司正式搬遷至肥西路28號2000平方米的產教融合基地。
「在蜀山區科創集團的幫助下,公司從科學島的科創驛站到肥西路28號,從‘孵化器’走向‘加速器’,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模式識別創始人王願告訴記者。
全域科創——創新生態滋養企業成長
距模式識別大概2公里,就是科大矽谷蜀山園科大片區,這裏聚焦了不少深耕科創的企業,九韶智能就是其中之一。
「九韶智能,孵化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背靠科大計算幾何四十多年學術研究積累,每一行代碼都是自己寫的,這是我們的底氣。」公司創始人、CEO鄭裕峰表示,只有掌握內核技術的工業軟件公司才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只有懂內核的公司才能開拓覆蓋更多的場景,也只有擁有自研自主內核的公司才能真正擁抱AI時代。
這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領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團隊和博士團隊聯合創立,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賦權轉讓成立的科技型企業,自主研發了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E(計算機輔助工程)、CAM(計算機輔助製造)領域的工業軟件內核,實現了國內該領域從「0」到「1」的突破。
「去年,在合肥蜀山創投、合肥種子基金和深勢科技領投下,九韶智能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創業政策,這裏都十分給力。」提起蜀山區的創業環境,鄭裕峰連連點讚。
在蜀山區,像模式識別、九韶智能一樣深耕科創的企業還有很多。近年來,蜀山區始終將科技創新貫穿發展的主旋律,以「科大矽谷」蜀山園建設為核心,加快實施「全域科創」發展戰略,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打造環科大、科學島科創走廊,推動全區域、全過程、全要素科技創新。
未來產業——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10月25日,對於中貝合肥智算中心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這天,中貝合肥智算中心與知魚智聯簽署算力集群交接書,完成首批華為910B算力集群交付。
「此次向客戶交付的算力集群,是以公司戰略合作夥伴華為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芯片為底座的國產先進智算集群,在訓練大規模語言模型時的利用率超過80%。」中貝通信副總裁饒有根介紹,接下來將繼續加大投資,增加算力服務器部署,為合肥及華東岸域在智能駕駛、新材料、低空飛行等領域提供算力底座,促進新質生產力提升。
去年9月,中貝通信在國家級蜀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55億元建設中貝通信華東基地,包含智能算力中心及鋰電池系統生產基地。其中,中貝合肥智算中心計劃總投資35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後可提供25000Flops FP16智算能力,首期算力已於2024年7月26日正式上線。
「蜀山區具有較好區位優勢,可以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需求,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遊較為齊全,有一定的潛在客戶,未來產業發展前景巨大。」饒有根說,而且從簽約到整個建設過程,當地各級政府部門全力支持配合,只要遇到困難立即想辦法解決,這讓企業堅定了紮根蜀山的信心和決心。
中貝通信是蜀山區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未來產業的縮影。作為合肥市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區,該區依託安徽智能軟件園、網達產業園、MAX科技園、聯東U穀等專業園區,提供充足的載體資源、精準的產業政策、豐富的應用場景,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截至目前,蜀山區市級以上大數據企業達448家,其中省級大數據企業169家,均位居四城區第一。
「下一步,蜀山區將堅持科創、產業同向發力,持續深化‘全域科創’戰略,加快構建體現蜀山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科創變量成就產業增量,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勇當‘六個新標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蜀山實踐。」蜀山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