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12.5公里、途經紅螺三險,北京房山消防開展山嶽救援集訓

秋冬季節到來,戶外徒步的人員越來越多,各種事故也隨之出現。北京市房山區具有山地面積大、戶外活動多、山嶽救援頻繁的特點,為了全面提升救援能力,11月14日,房山區消防救援支隊組織了一次山嶽救援集訓。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支隊選派了城關、良鄉、竇店、上方山、河北鎮等5個消防救援站的山嶽救援分隊、應急通信保障分隊和無人機分隊共同參加。支隊共出動搶險救援等各類消防車6台,高空偵察、投送和喊話等各類無人機3架,衛星電話6部,中繼通信設備3套,各類通信手持電台15部,山嶽救援繩索和扁帶等裝備11套。

此次集訓路線經過多處曾出現戶外事故的地點,旨在讓消防員進一步熟悉山區道路情況,掌握繩索、通信、無人機等救援技術,全面提升山嶽救援能力。未來,城關、竇店等消防站每月將至少組織一次山嶽救援集訓,支隊每季度將至少組織一次山嶽救援集訓。

11月14日,出發前,消防員正在熟悉集訓路線和注意事項。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攝

掛紅布條、記載行進軌跡,集訓隊伍途經「北京十大驚險線路」

11月14日上午9點,新京報記者抵達周口店鎮淶瀝水村車玉溝停車場,看到幾十名消防員正在山腳下檢查補給、裝備,熟悉此次山嶽救援集訓的路線。房山區消防救援支隊山嶽救援小分隊隊長潘正飛提醒大家,「提前下載好兩步路App,用來記錄本次集訓的路線。」

新京報記者在現場瞭解到,此次集訓,消防員從車玉溝停車場旁邊的瀝水村三水步道出發,分三批進山,途經車玉溝、窟窿石、紅螺三險、鐵佛寺等,山路全程約12.5公里,預計8小時內下山。路線覆蓋了平時山嶽救援經常路過和救援的點位,訓練內容包括練習使用戶外徒步軟件、懸掛消防紅絲帶路標、開展遠程通信組網測試等等。

稍作整頓,新京報記者隨消防員們出發。早上水汽重,山腰以上都籠罩在朦朧的薄霧中。「一定要踩穩當再往前走,山路可能濕滑。」潘正飛提醒道。

新京報記者看到,消防員們大踏步上山,步履矯健,遇到略陡峭的路段,就拽著路兩邊的樹幹和灌木借力前行。「徒步時要戴手套,不然樹枝很容易紮傷手。」城關消防救援站消防員倪洲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登山時佩戴的手套。他還背負了10千克以上的物資,背包里有照明工具、開路的鋸子、繩索、激光筆、口哨、電解質水、食物等。

很多石頭上有青苔,走起來直打滑,一不小心就會摔個跟頭。「走路時要踩石頭上白色的部分,避開水印和青苔,可以先用登山杖探一探,看看石頭是否是活動的。」一名消防員邊演示邊說。

大概一個多小時後,山間的霧氣消散,天氣也變得晴朗起來,此時消防員已行至車玉溝。「再往上爬就是坡峰嶺了,前段時間紅葉季,來坡峰嶺遊玩的遊客特別多,我們多次來到這附近救援。相較平時,秋冬季山嶽救援頻率更高。」倪洲說。

消防員曾多次到車玉溝兩邊的崖壁救援。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車玉溝兩邊的崖壁非常陡峭,部分是裸露的山體,缺乏植被覆蓋。「去年6月,有一對母子來坡峰嶺景區遊玩,結果走錯路,進入了未開發的區域,在車玉溝迷路了。之前還有人在這附近走錯路、墜崖受傷了。」倪洲說。

一路上,消防員將寫有「房山區消防救援支隊」的紅布條掛在關鍵位置的樹枝上,倪洲告訴新京報記者,這些紅布條帶有標號,如果遊客被困在山上,撥打119求助時,只要說出附近紅布條的標號,他們就可以通過「兩步路」上的軌跡來確定遊客的位置,「我們這次集訓的軌跡也會記錄在‘兩步路’上,方便我們自己查看。」

這是消防員為瞭解決山嶽救援的難點——難以確定被困人的位置——想出的法子。此前,如果被困者無法說清自己所在的位置,消防員會詢問對方上山點和目的地,估摸出幾條路線,再去尋找。有了布條,定位的精確度又提高了一些。

而山嶽救援的另一難點是,深山中手機無信號,通信會受到影響。這次集訓中,消防員還開展了應急通信測試,利用衛星電話、通信中繼設備和手持電台,消防員和位於停車場的指揮部、支隊指揮中心都能實現實時通話。有時,天空中還飛來無人機,將飲用水、食物等補給輸送給消防員,消防員也能通過聲音和手勢同無人機交流。

消防員正在向無人機打手勢。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攝消防員正在向無人機打手勢。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攝

下午,消防員抵達位於周口店鎮黃山店村西北的紅螺三險。據瞭解,紅螺三險是明清時期的房山八景之一,山體呈螺旋式上升形態,分三層,每層懸崖下有盤道,因山體神似一個倒扣的大海螺,加之山體顏色趨近紅色而得名。

紅螺三險爬升多、陡坡多,其中最陡峭的天梯接近七八十度,路上全是裸露的大石頭,還常有踩上去打滑的碎石,因此該線路被譽為「北京十大驚險線路」之一。

遇到險要的路段,消防員謹慎地做好繩索保護,手腳並用地爬過去,走過紅螺三險大概花了兩個多小時。「有的路段兩旁沒有樹木能借力,我們只能在岩石上攀爬。」倪洲說。

此前,倪洲曾多次來到紅螺三險救援。去年10月底的一天,晚上7點左右,城關消防救援站接到報警,一名男性遊客被困紅螺三險,他沒有戴頭燈,無法看清路,起初也不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消防員接警後,詢問男子是否曾經過通信塔、石碑等地標,然後才推測出他被困在紅螺三險。消防員立即出發,直到第二天淩晨3點多,救援才完成。

倪洲正在樹上掛紅布條。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攝倪洲正在樹上掛紅布條。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攝

戶外徒步事故頻發,消防提醒遊客進山前帶好應急物資

近年來,原本小眾的戶外徒步越來越受歡迎。多位驢友和業內人士曾告訴新京報記者,各種各樣的戶外組織井噴般湧現,但其中不少都沒有經過工商註冊,領隊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給戶外活動參與者埋下了安全隱患。越來越多的驢友在追求刺激、爭相打卡野生景點的同時,缺乏戶外運動知識和對自然的敬畏,也給自己帶來了風險。

中國探險協會發佈的《2023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共發生戶外探險事故425起,涉及人員1350人,其中山地事故216起,佔事故總數的50.8%,較2022年增長14.2%。近4年的《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數據顯示,登山和徒步事故數量呈上升態勢,其中徒步事故數量在2023年陡增。

消防員們在攀爬紅螺三險。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攝消防員們在攀爬紅螺三險。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攝

新京報記者從房山區消防救援支隊獲悉,近年來,山嶽救援也逐漸成為房山區消防救援人員的重點工作之一。

今年9月16日晚7點左右,有10名遊客在京冀交界地帶的十渡地區迷路被困,河北淶水和北京房山消防部門聯合,於次日早上9點多將10名遊客安全護送到山下。

今年10月27日下午5點多,房山區消防救援支隊再次接到一起報警電話,31人在十渡地區被困,京冀消防部門再次聯合救援。據瞭解,31人為河北一書院的老師、家長、學生和引導員。該書院當天組織爬山活動,原計劃在天黑前下山集合,但帶隊老師和引導員未能正確判斷人員體能和山路險峻情況等,導致他們天黑前未能下山,後在山上迷路。次日淩晨0點30分,消防救援人員將一行人護送下山。

隨著戶外事故的增多,有地方政府開始追究違規參與戶外活動人員的責任。今年10月25日,江西省首次對違規探險造成公共資源浪費行為進行追責。江西5名驢友違規進入百丈山未開發區域徒步探險被困,救援人員經過18個小時艱難搜救,克服地形複雜、山區通信全無、陰雨天氣溫度突降等諸多不利因素,將5人全部救出。事後,當地應急管理部門、公安部門相關負責人約談當事驢友,要求5名驢友作為完全民事責任人承擔相應責任。最終,5名驢友共同承擔2萬元救援費用。

今年7月,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發佈《戶外探險旅遊活動溫馨提示》,提醒遊客應根據活動區域環境、項目難易程度和自身健康狀況,充分考慮可能遇到的安全風險,理性參與戶外探險活動。探險活動儘量結伴而行,不追尋刺激、盲目探險,謹慎前往無人區和人煙稀少區。切勿選擇無資質、無安全保障的單位和個人組織的各類活動,不盲目嘗試沒有安全保障的戶外探險活動。探險活動遊客在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有權請求旅遊經營者、當地政府或相關機構予以及時救助,並依法支付應由個人承擔的救援費用。每個人都有追求個性和新奇的權利,探險活動必須珍愛生命,守住安全底線,請謹慎組織和參與戶外探險旅遊活動。

房山區消防救援支隊也提醒遊客,11月,北京市將正式進入森林防火期,森林火災風險上升,請遊客不要攜帶火種火源進入林區,嚴禁一切違規用火行為。登山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規劃,儘量選擇景區內已經規劃好的路線。登山前要提前準備好應急物資,隨身攜帶口哨、手電等應急裝備和應急食品、必要的急救藥品等,隨身攜帶通信工具,並保持電量充足,確保能隨時聯絡。倘若發生迷路、走散等情況,不要慌張,應及時報警求助,聽從救援人員的要求和安排。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編輯 彭衝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