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格創東智何軍:國內工業大模型應用有機會走在世界前列
「國內工業大模型應用有機會走在世界前頭,但不能盲目樂觀。」2024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期間,TCL實業副總裁、格創東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格創東智)CEO(首席執行官)何軍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在談論工業AI應用場景時,他表示既看好AI在工業設備知識管理方面的應用,也看好在研發側的落地。據他觀察,目前絕大部分製造企業還遠不到運用大模型的階段,「用好傳統的AI基本算法來提高機械性能已經算不錯的程度」。
「AI比較容易在頭部或規模較大的製造企業率先落地。」何軍說。他判斷,當前大約有1/3的製造企業在實驗AI應用場景,可能有不到10%的頭部企業在系統規劃AI佈局。他還透露,格創東智計劃落地顯示行業垂直大模型。
當前約1/3製造企業實驗AI應用場景,可能不到10%頭部企業系統佈局AI
AI是2024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討論的流行詞,大家在期待、比較它可能率先在哪些領域、場景生根發芽。
何軍作為多年深耕泛半導體制造業數字化的企業領袖,也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工業場景上,設備的知識管理和控制系統都有可能疊加AI應用的價值。「設備通用性強,數據量豐富,相對生產和製程數據來說私密性沒那麼高。另外,如果能夠整合公開論文和數據,供應鏈上下遊、產品、銷售等數據,也能讓研發側產生應用價值。」
他認為,目前工業大模型應用在製造業的落地場景很多,但深淺不一。「絕大部分製造企業遠不到運用工業大模型應用的階段,用好傳統的AI基本算法,提高設備性能已經算不錯的程度。」這些企業的數據基礎,以及人員對場景和投入回報的理解等都是限制AI應用的原因。
「AI比較容易在頭部或規模較大的製造企業率先落地。」何軍說。他認為,推進工業AI應用應該發揮頭部或規模較大企業的作用。在他看來,這類企業在資金投入、新質生產力工具回報風險承擔、數據量、人才素質、數據準備度等方面具備應用AI的優勢。
何軍強調,上述路徑的實現需要政府推動和支持,在推動工業AI應用、新型工業化時把資源更多集中在頭部企業,而非像過去推動數字化應用一樣強調賦能中小製造業。
「國內頭部企業整體對AI的興趣非常高。當前大約1/3的製造企業在實驗AI應用場景,可能不到10%的頭部企業在系統規劃AI佈局。」何軍說。
計劃落地顯示行業垂直大模型
有行業人士認為,從應用場景突破是國內大模型追趕國外水平的一種可能方向。對此,何軍表示,國內通用大模型短期內追趕美國很難。但在工業場景應用方面有優勢且有機會走在世界前頭。「我們應該保持樂觀。因為中國製造業整體數字化基礎較好,企業有膽量和勇氣嘗試新技術。並且,政府也起到很大推動作用。另外,中國的AI人才數量不少,特別在製造業。」
他同時表示,要真正走在世界前列也並不容易,「我們有這方面機會,但不能盲目樂觀。」他認為,美國和歐洲的製造企業也在積極推動AI應用,它們在數據基礎、整體商業環境、軟件能力等方面也有優勢。
格創東智是一家源自半導體制造業的工業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由TCL恒時天瑞投資(寧波)有限公司、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去年推出工業大模型使能平台——章魚智能中樞OCTOPUS-X,旨在幫助工業企業實現生產和運營的智能化。
「我們的優勢在於對工廠、場景的理解,以及軟件工程化能力,可以和大模型企業合作,在工廠里用好這項技術。」何軍說。對他而言,發展工業AI應用的資源投入、對工業的理解和前景判斷等都是考查生態合作企業的標準。
他還透露,格創東智計劃與TCL華星光電和頭部大模型公司合作落地顯示產業垂直大模型,目前還處於項目早期階段。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英姿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