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氣候變化特使:中歐需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綠色轉型

第二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已經進入第二周的尾聲,關於本屆大會能否達成新氣候融資目標,成為外界關注的一大焦點。與此同時,隨著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美國未來的氣候政策轉變、全球氣候行動未來的領導者等問題引發廣泛討論。

11月20日,新京報記者專訪了意大利氣候變化特使科蘭西斯科·高爾瓦魯(Francesco Corvaro)。對於氣候融資問題,高爾瓦魯表示,儘管各方在資金數額和質量上存在顯著分歧,整體談判氛圍仍然積極。他說,發展中國家呼籲獲得更多公共資金,而發達國家則認為這些資金要求過高,無法僅依賴公共資金滿足。儘管預計談判將延續至週末後,高爾瓦魯對達成共識持樂觀態度。他強調,此次大會的成功將對未來國際氣候談判產生深遠影響。

在談及籠罩本屆氣候大會的地緣政治問題時,高爾瓦魯指出,若美國再次退出《巴黎協定》,這將為中國和歐盟提供全球氣候領導的機會。他表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綠色轉型等領域有著突出表現,而歐洲也在積極推進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中歐雙方未來需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綠色轉型。

意大利氣候變化特使科蘭西斯科·高爾瓦魯。新京報記者 謝蓮 攝意大利氣候變化特使科蘭西斯科·高爾瓦魯。新京報記者 謝蓮 攝

大會可能延期,但對達成NCQG感到樂觀

新京報:COP29上最受關注的議題就是能否達成一個新的氣候融資目標。目前,第二周談判也快進入尾聲,在氣候融資方面進展如何?

高爾瓦魯:昨天我們與COP29主席舉行了會議,他說的是談判仍在進行中。在新集體量化目標(NCQG)問題上,各方存在許多分歧——不僅僅是關於資金的數額,更重要的是關於資金的質量。發展中國家希望獲得公共資金,以便進行低成本的特別投資,而發達國家則認為發展中國家提出的資金數額非常高,無法僅靠公共資金來滿足。因此,這方面的討論非常激烈。

從一開始,我們就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有可能達成共識——特別是在G20會議後。不過,我認為週五之前無法完成談判,可能還需要多幾天時間。但總體來看,我認為談判是積極的。

新京報:所以你對達成NCQG持樂觀態度?

高爾瓦魯:是的,我對結果持樂觀態度。各方都希望在本屆大會上達成一致,因為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如果我們在此次COP中失敗,將對未來的COP產生很大影響,尤其是對巴西的COP30。各方希望能構建一個新的NCQG框架,如果我們無法做到這一點,未來的成功將變得更加困難。

新京報:你認為COP29可能不會在週五順利閉幕,可能會延期幾天?

高爾瓦魯:我認為可能會有幾天的延期。由於高級部長會議在星期一開始,而實際上談判從星期二才真正展開。而談判存在極大的政治性問題,經過多一些時間的討論,各方有可能能夠平複不同的立場。

新京報:你提到了關於氣候資金的爭議。另一個爭議是,有一些發達國家認為中國也應該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資金。但中國實際上自2016年以來已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超過177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你對此有何看法?

高爾瓦魯:中國確實在氣候資金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問題是這筆資金不被算作全球氣候融資,因為中國被視為發展中國家。這也是當前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中國、阿聯酋、沙特等國家在能源轉型方面做得很好,但這些國家的資金目前沒有計入全球氣候融資中,而這是發達國家所希望的。

新京報:除了氣候融資問題外,全球碳市場、減緩與適應、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等也是COP29的焦點議題。在這些方面的談判進展如何?

高爾瓦魯:對於《巴黎協定》第六條也就是全球碳市場的討論也有良好跡象,我認為最終可能在五年內實現。

適應與減緩的資金分配也是談判中的一個焦點。歷史上,減緩項目往往獲得了更多的資金支持,而適應項目的資金卻相對較少。隨著氣候變化影響的逐漸顯現,各國意識到提高氣候適應能力同樣關鍵。譬如,意大利在作為G7主席國期間推出了一個G7適應倡議,以促進公共資金用於適應項目。當前的談判也正在努力嘗試在兩個領域之間建立更好的資金平衡,以增加對適應措施的投資。

關於透明度問題,各國需要在今年年底前提交雙年度透明報告(BTR),以確保各國在減排和融資方面的承諾得到有效執行。許多國家在這一點上面臨挑戰,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他們可能缺乏必要的技術或資金來完成這些報告。因此,發達國家在幫助他們搭建透明度框架方面需要發揮更多作用。

關於國家自主貢獻(NDC)的更新,各國需要在明年2月前提交新一輪NDC,我們希望各國能提交更具雄心的NDC。意大利目前正在努力製定新的NDC,但目前不確定何時會公佈。

美國若退出,中歐應共同領導全球氣候行動

新京報:今年COP29上,關於地緣政治問題的討論也很多,尤其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再次當選。很多人擔心特朗普再次上台後,美國的氣候政策會發生轉變。

高爾瓦魯:是的,我們認為特朗普再次上台後,美國可能會退出《巴黎協定》。但我認為,這對於中國而言可能也是一個機會。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發展非常好,並且在整個能源轉型領域也做得不錯。如果美國決定退出,中國將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領導者。

與此同時,這可能會為中歐關係的發展提供機會。兩者可以在氣候意願和技術共享方面發揮領導作用,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新標杆。因此,中歐合作需要更加緊密,以填補可能出現的領導空白。

新京報:實際上,也有觀點提出,如果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歐盟應該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氣候融資。

高爾瓦魯:我認為這是一個可能性。歐洲希望支持能源轉型和氣候變化,因此可以考慮增加對NCQG的資金支持,但數量上不能太多,因為歐洲目前在經濟上面臨著非常困難的局面。例如,意大利正在通過財政平衡法尋找資源來減少國家債務,許多其他歐洲國家也面臨同樣的情況。

雖然歐洲在氣候政策上積極努力,並且在可再生能源、綠色技術和國際談判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要完全替代美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地位是非常困難的。美國在資金、技術創新以及強大的市場影響力方面仍然具有重要優勢。要想在美國退出後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各國需要加強合作,尤其是中歐之間的合作,以實現共同目標。

新京報:所以你認為,中國和歐洲會成為未來全球氣候行動的領導者?

高爾瓦魯:這是唯一的可能性。如果美國決定退出《巴黎協定》,那麼只有歐洲和中國能夠共同領導全球氣候行動。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轉型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電動車和光伏產業方面。歐洲則在實施氣候政策和推動綠色技術上具備豐富的經驗。二者的合作可以作為全球氣候行動的標杆,特別是在技術轉讓和融資方面。

新京報:但是,歐盟前段時間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引發中方不滿。你對此怎麼看?

高爾瓦魯:確實,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問題引發了廣泛討論。我不是外交官,但我相信,如果中國能在氣候融資和能源轉型領域擔任領導角色,這將有助於在歐洲克服關稅問題,因為歐洲希望在能源轉型方面保持領導地位,但歐洲無法在沒有中國支持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相反,與中國合作,在氣候變化、能源轉型方面達成共識,可以在商業層面上帶來好處,也是雙方都能受益的一件事情。

如果美國大規模開採油氣,1.5攝氏度目標將難以實現

新京報: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如果美國真的退出《巴黎協定》,那麼未來如何敦促美國繼續採取有力的氣候行動呢?

高爾瓦魯: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氣候變化是無國界的。如果未來溫室氣體的排放由美國自行決定,這將是整個世界面臨的問題,但我對此沒有任何答案。只能說,如果情況果真如此,1.5攝氏度的目標是無法實現的。我們現在面臨的局面也不是很好,但仍有一定的可能性實現1.5攝氏度的目標。但如果美國選擇大規模開採油氣,這個目標就不太可能實現。

新京報:你剛提到了保持1.5攝氏度目標可實現的重要性。當前,國際社會需要採取哪些行動,才能讓1.5攝氏度溫控目標可實現?

高爾瓦魯:我想以科學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1.5攝氏度的窗口正在關閉,我們只有非常短的時間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如果時間非常有限,我們就需要大幅度增加行動。譬如,我們需要盡快將可再生能源裝機翻三倍,而不是等到2030年,我們需要立即採取行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從技術角度出發推進能源轉型。我們需要利用所有技術推進全球能源轉型,而中國在這方面是個好例子,中國在大量增加可再生能源,同時在核能、生物燃料和氫能等領域也做得很好。因此,我們需要多樣化投資,充分利用我們擁有的所有技術,減少排放,推進轉型。這是我們現在唯一的出路。

新京報記者 謝蓮 巴庫報導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