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牽共繁榮

4月11日,「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場活動在廣西南寧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供圖4月11日,「廣西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主會場活動在廣西南寧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供圖
廣西靖西舊州古鎮。黃暘攝廣西靖西舊州古鎮。黃暘攝

11月6日,邊疆民族地區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論壇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圍繞「民族團結進步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民族團結融合與共同現代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等主題作主旨發言。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學者還深入社區、學校、企業、博物館等考察調研,探尋八桂大地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方面的生動實踐,親身感受民族團結和諧樂章。

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廣西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和44個其他民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加強整體設計、系統謀劃,深化理論研究、宣傳教育,堅持真抓實幹、務求實效,大力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建設。」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寧說,廣西將以此次論壇成功舉辦為契機,有形有感有效抓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建設走深走實、見行見效,為新時代新徵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出廣西貢獻。

多彩文化  精神家園

這是一件敞口、圓唇、斜弧壁的陶片。經過一萬年深埋地下,這塊陶片被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發掘出來,終見天日。

「我們的祖先真的是用這樣的陶器煮蚌殼和螺螄吃嗎?」

「他們是怎麼掌握製陶這門技術的?」

在廣西桂林甑皮岩遺址,孩子們好奇地問個不停。

甑皮岩遺址是一處距今約1.2萬年至7000年的遺址,出土了中國最早的蚌勺、萬年桂花籽以及距今1.2萬年的陶容器等各類遺物標本1萬餘件,被稱為「萬年智慧聖地」,訴說著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源遠流長。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八桂大地,歷史文脈融入現代生活,山水人文交彙成現代宜居之地,多彩文化構築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當前,廣西正加快推進桂林甑皮岩、合浦漢墓群與漢城、靖江王府及王陵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走進廣西百色靖西市新靖鎮舊州街,民俗風情濃鬱,當地民眾穿著民族服飾坐在家門口縫製繡球的場景,成為一道獨特風景。

小小繡球,繡出了各族群眾的新生活,成為當地文化產業致富的「吉祥物」。據統計,舊州繡球的年產量50餘萬個,銷售收入1000餘萬元。它不僅是廣西的文化符號,還是各族群眾和諧共處、共同進步的生動象徵。

近年來,廣西傳承保護繡球、銅鼓、壯錦、花山岩畫等民族文化瑰寶,創新開發系利雲化和旅遊產品,有形有感有效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廣西崇左市江州區第一小學注重培養各族學生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設蘭亭序學堂、茶藝學堂、小百靈音樂學堂等「八大學堂」,打造百人山歌隊、百人花樣腰鼓舞、百人多彩秧歌隊、百人銅鼓舞、百人麒麟舞等「五朵金花」宣教品牌,讓各族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不斷促進各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

「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灘險彎又多……」這首廣為傳唱的廣西歌舞劇《劉三姐》主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凝結了幾代人的記憶。

廣西持續打造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劉三姐」等特色品牌,一批反映民族團結進步的文化精品力作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

近年來,廣西僑界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和橋樑橋樑作用,凝聚僑心、彙聚僑智、發揮僑力、維護僑益,舉辦「廣西三月三·鄉音播全球」「中華文化大樂園」等系列活動,有力促進了文化交流、增進了國際友誼。

「廣西僑聯將持續探索更多富含文化底蘊的活動,讓傳統節日成為連接心靈、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讓幸福之花在各族群眾中絢麗綻放。」中國僑聯兼職副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陳潔英說。

當前,廣西正紮實推進《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彙編·廣西卷》編纂工作,共輯錄史料350餘萬字、圖片1300餘幅。同時,組織開展《廣西文明史》編纂工作。「廣西以此為契機,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建設,努力推動形成多學科相互支撐、互為補充、共同參與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體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心富說。

共同富裕  幸福家園

近年來,廣西發展特色產業,鋪就民族團結致富路。

一大早,崇左市江州區馱盧鎮渠邦村廣場上熱鬧非凡,一年一度的重頭戲——「甘蔗大王」比賽正在舉行。

最終,蔗農黃紅強以3根甘蔗稱重33.7斤的成績奪冠。

新榨季即將來臨,這樣的「甘蔗大王」比賽,在廣西各地輪番舉行。

廣西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糖罐子」,全國三勺白糖就有兩勺產自廣西。廣西正把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促進蔗農增收致富。

廣西陸續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動傳統產業現代化,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行業穩產提質降本增效,創新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蔗農增收,加快全產業鏈優化升級,把糖業特色優勢產業做強做大。

一碗碗筋道爽滑、被辣椒浸紅的柳州螺螄粉,經由短影片走紅網絡,是響噹噹的美食界「頂流」。

為了將「網紅」螺螄粉變為「長紅」名片,柳州提出用工業化理念打造袋裝速食螺螄粉產業,通過建立螺螄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申請「柳州螺螄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打造螺螄粉產業園區等一系列舉措,螺螄粉加快走向海內外市場。2023年,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669.9億元,寄遞量突破1億件。

柳州市圍繞螺螄粉產業鏈,以村鎮為單位建設養螺基地,配套建設酸筍、酸豆角、腐竹、米粉等螺螄粉原材料加工基地,帶動了7萬名各族群眾持續增收。

9月24日—28日,第2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南寧舉行。本屆東博會展覽面積近20萬平方米,共有3300家企業參展,設南寧主展區和桂林旅遊展區。集中籤約項目109個,其中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93個,製造業項目佔69%,主要涉及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儲能、有色金屬、機械裝備等重點產業和低碳高分子材料、高端半導體化學材料等新興產業。

近年來,廣西加大對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支持力度,2023年累計下達64個少數民族聚居區轉移支付資金1384億元,全區近八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不斷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

2023年9月,時速350公里的貴南高鐵開通運營,「拐了一個彎」進入毛南山鄉,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正式融入南寧、貴陽1小時經濟圈,再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23年全鎮產業幫扶覆蓋率達100%,脫貧人口人均收入達1.74萬元。」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思恩鎮黨委書記蒙佳龍說。

廣西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部署各方面改革,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以改革「一盤棋」加快推動「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新動能。在全區部署開展興邊富民推動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深化產業園區改革發展等四大專項行動,紮實做好「原字號」「老字號」「新字號」「外字號」4篇強產業大文章,打造形成10個千億元級工業產業集群、4個千億園區和一批現代化服務業集聚區,夯實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物質基礎。

守望相助  和諧家園

「廣西愛我20年,我愛廣西一輩子!」說這話的人名叫阿斯亞木·艾則孜,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20年前,阿斯亞木·艾則孜從遙遠的伊犁來到廣西創業,在南寧開了一家「阿斯古麗美食店」。「古麗」的維吾爾語含義是「花朵」,大家都親切地叫她阿斯古麗。

前些年,阿斯古麗在經營餐館過程中曾一度陷入困境。南寧市興寧區望仙坡社區黨委書記趙劉芬得知情況後,和工作人員經常鼓勵她、幫助她,為她提供職業培訓、困難救助、政策諮詢等方面的服務,餐館逐漸走出困境,生意越做越紅火。

廣西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把民族事務治理同市域治理、基層治理銜接起來,建立「民族之家」和「服務中心」3000餘個。在易地扶貧搬遷中,以各民族「插花」方式安置16萬戶、71萬各族群眾,實現互嵌融合發展。

在廣西,各族群眾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了美滿姻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各族群眾心中生根發芽。

「數據顯示,廣西不同民族組成的家庭佔到全區家庭總戶數的10%以上,‘十口之家、情融五族’在廣西比比皆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振林說。

桂林市作為國際旅遊勝地、多民族聚居區,用心打造民族事務一站式服務平台,解決子女入學、就業培訓、法律援助、糾紛調解等急難愁盼問題,為各族群眾在桂林旅遊、就業、落戶、融入提供優質服務。

宜居康壽  美麗家園

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公佈了2023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地表水考核質量排名。

「柳州,‘四連冠’!」柳州市水利局局長左崖喜上眉梢。柳州自2020年起,已連續4年獲得全國「水質冠軍」。

「四連冠」,憑什麼?「全市上下,萬眾一心,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動全民共治,發揮社會力量,共同守護碧水清流。」柳州市市長張壯說。

廣西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走出一條富有廣西特色的「兩山」理念實踐創新之路。

2023年,廣西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7.9%。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9.1%,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94.5%。

桂林貓兒山,主峰海拔2141.5米,這裏是廣西最接近雲端的山頂。如今,貓兒山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原來的4種增加到1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達60餘種。以貓兒山命名的動物達到15種,貓兒山特有種達12種。

北部灣畔白海豚逐浪,布氏鯨嬉戲;中越邊境東黑冠長臂猿繁衍生息,白頭葉猴家族日益壯大……目前,廣西已知高等植物10466種,野生脊椎動物1906種,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居全國第三。

近年來,桂林市全力把灕江打造成為國內江河綜合治理典範和世界級生態保護樣板。不久前,桂林喀斯特入選第二批世界地質遺產地名錄。

今年10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六次會議(COP16)第八屆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會宣佈,桂林市入選「自然城市」平台,這是廣西首個入選該平台的城市。「成功入選該平台,不僅讓桂林的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行動成效在全球城市脫穎而出,更進一步提升了桂林的全球吸引力和國際認知度,為桂林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帶來更多的國際支持和發展機遇。」桂林市市長李楚說。

廣西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發展方式、產業體系綠色轉型,以發展「桂十味」、區域特色藥材及壯瑤等民族道地藥材為核心,加快推進中藥材產業特色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邊疆穩定  平安家園

廣西在8個邊境縣(市、區)的抵邊自然屯網格化服務管理實現全覆蓋,持續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邊境微治理組織體系,不斷提高邊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南寧、防城港、欽州、百色、崇左5個設區市通過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批試點驗收,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等三地的社會治理經驗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奏響家園平安穩定的強音。

廣西立足邊疆民族地區實際,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和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強邊固防機制,不斷築牢維護祖國南疆安全的銅牆鐵壁。

目前,廣西紮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建設,模範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積極推進各民族共同富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廣西千裡邊疆正呈現出一派安穩和諧、欣欣向榮的景象。(本報記者 龐革平)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1月21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