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樁難求」?

來源:北京網民說

(本文約1900字,閱讀約需5分鐘)

停車場樁少車多,排隊4小時充電1小時;小區老舊,物業不讓安裝充電樁;周圍充電樁不少,但能用的沒幾個,不知道找誰報修……在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青睞的同時,一些地方「充電難」成為不少車主的煩心事。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總量達1024.4萬台。從這2組數據看,每2.41輛新能源車就配有一台充電設施。一邊是充電樁數量夠,一邊是車主「充電難」,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問題有哪些?

相信許多新能源車主遇到過充電樁找不到、用不上、充得慢等問題。

相較於市區,鄉鎮充電樁數量明顯不足,續航不夠的新能源汽車「出不了城、下不了鄉」。有些時候,城里的車找不到樁,郊區的樁卻落了一層灰。其中既有供需匹配問題,也說明充電樁佈局不夠合理。

「導航顯示有充電樁,結果好幾個不能用」「有的充電樁上總是貼著‘設備故障’4個字」……一段時間以來,「殭屍樁」「爛尾樁」等充電樁故障,讓充電的便利性打了不少折扣。

現在,充電樁主要分為直流充電樁和交流充電樁,即快充樁和慢充樁。二者差別有多大?快充樁可以在30分鐘至1小時充滿80%的電量,慢充樁則需要6-1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目前,由於快充站需要更高的設備和運營成本,大部分公共充電樁還是慢充樁。

不僅如此,一些新能源車主,在使用充電樁時,還遭遇了「價格刺客」。有的樁充電後,要收取服務費;有的樁充滿電後,不拔充電接口,就不停止收取費用……價格不透明,收費不標準,明顯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究竟難在哪兒?

既然新能源車有「充電難」的困擾,為什麼不多建一些充電樁呢?

從根源上講,當下我國充電樁與新能源汽車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的,一味地增建充電樁並非解決「充電難」的治本之策。

對於城市而言,充電樁建設難點主要集中在老城區。老舊小區在規劃停車場之初,並不需要考慮充電需求,因此供電容量基本飽和,無法再安裝充電樁;同時,大規模推廣快充則可能對電網造成較大負荷,電網也需要升級優化;在城市中心,由於用地限制、土地租金和進場費較高,充電樁運營企業投資意願不足……這些問題製約著充電樁建設。

新能源車「充電難」還跟充電樁本身的運維情況聯繫密切。有運營商算過一筆賬:1個充電站年用電總量約40萬度,1個投資100萬元的充電站,理想狀態下需要6年時間才能回本。前期建站投入高,盈利手段單一,很多企業面臨著虧損壓力,這導致行業內普遍存在「重建設、輕運營」的現象。

如何破解這些「難」?

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看似問題不大,但和百姓生活感受息息相關,是城市精細化治理必須面對的挑戰。

要解決「充電難」,除了增加充電樁數量外,還要在創新方面下功夫。你聽說過「行走」的充電樁嗎?只見它有半人來高,一米多長,車頭由充電電纜和接頭組成,車尾安裝有液晶顯示屏,很是小巧。如何用它充電呢?首先要掃碼解鎖,移動充電樁到電動車旁,然後將充電槍插入車身,掃碼選擇時長計費或電量計費,不到一個小時就能給新能源汽車完成「續航」。

今年10月中旬,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社區率先試點「智能移動充電車」。如今,兩台容量為46千瓦時的快速充電設備,在小南莊社區正式上崗,目前採用群內預約製,每天為2到3名車主提供充電服務,大家體驗後反饋,太方便了。從先前的「車找樁」變為現在的「樁找車」,「智能移動充電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小區充電難的問題。

圖源:新華社 江曉晨 攝

有專家認為,「狂野生長」的充電樁需要合理規劃、系統佈局,這樣才能避免資源浪費,消弭供需之間的矛盾「溝壑」。

如何佈局?根據不同場景下車輛對補給的不同需求,立體規劃不同技術特點的充電樁。比如,高速公路服務區、商場等,採用直流快充技術的充電樁(功率較大,充電時間短);小區停車場、單位停車場等,適合採用交流慢充技術的充電樁(充電費用低),作為私人充電樁使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構建各類充電基礎設施接入的信息網平台,通過互聯網地圖服務平台等多種便利渠道,及時發佈公共充電基礎設施設置及實時使用情況。

當前,充電樁所承載的服務需要打破傳統模式向精細化轉變,不僅要在充電樁的選址上更加精準,還要為新能源汽車車主提供增值服務。比如,細化收費模式,附近提供咖啡店、便利店、休息室等等。

與此同時,繼續探索「零碳充電站」落地的腳步也不能停。據瞭解,現在「零碳充電站」已經可以通過採用「光-儲-充+綠電(利用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或購買綠電的方式實現碳中和。今年,浙江在杭州、湖州試點打造超1200個「綠色充電樁」,已覆蓋新能源汽車快充站、公交專用充電站、商業樓宇公共充電站等多個業態場景,累計投放綠色電量824.5萬千瓦時。

近期,中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為解決充電難題,我們需繼續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讓充電樁向著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目標不斷前進。

圖源:朝聞天下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