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工廠搬箱子、幫門店補貨……北京加速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應用落地
在工廠中,機器人能夠精準地搬運箱體、高效分揀物品;在家庭里,機器人可以貼心地幫你曬衣服、疊衣服……隨著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的高速發展,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這一願景正在加速實現。
近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在「新質生產力看北京」主題活動中,走進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通用」)和北京星動紀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動紀元」),深入瞭解人形機器人的研發情況、未來發展規劃以及行業趨勢。
銀河通用:仿真合成數據助力機器人通用性發展
在銀河通用實驗室,一隻機械手臂在自主識別桌面物體後,便緩緩伸出「手指」,精準的拿起了桌上的玩偶、易拉罐和透明水瓶。
其中,透明水瓶的抓取受到關注。「機器人要抓取透明物體並非易事。一般來說,機器人要抓取一個物體,首先需要通過深度相機計算出來相應距離。由於透明高光物體對於深度相機發射的紅外斑‘並不友好’,因此在機器人的視野里,它的眼前是沒有物體或者物體的形態是殘缺的,因此也就無法去抓取物體。」銀河通用機器人產品總監朱輝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銀河通用在創始人兼CTO王鶴的帶領下,通過搭建仿真合成數據訓練模型,使機器人能夠識別物體的殘缺部分並形成完整幾何形狀,以實現透明物體的抓取。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機器人要實現通用性,其具身智能大模型必須具備強大的泛化能力,而這需要海量的數據加持。由於具身智能的數據無法從互聯網獲取,因此只有通過真人使用搖艙設備操作機器人或高質量大規模仿真合成的方式來收集數據,而後者對開發者的技術實力要求較高。
朱輝表示,在仿真器建造的仿真世界中,通過合成技術,能夠為具身智能大模型提供大量的數據資產,相比真實世界,這種仿真合成數據的獲取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優勢。
今年6月,銀河通用首款具身大模型機器人Galbot(G1)發佈。在本體結構上,Galbot是一款輪式、雙臂、身體可摺疊的人形機器人。在合成數據的訓練下,Galbot擁有著全球領先的泛化物體抓取技術,目前已實現抓取隨機放置的透明、高光等物體,成功率在95%以上。
在商業化進展方面,銀河通用已與平治、極氪、美團等企業開展了廣泛的場景落地合作,當前主要聚焦於商業24小時無人場景和工廠、車廠的落地驗證。在工業場景,Galbot可實現搬運箱體、分揀物品、裝載等工作;在零售場景中,Galbot主要承擔商品取補貨、盤點搬運、門店監控等工作。
朱輝透露,Galbot或將正式進入到實體門店,參與門店的取貨、補貨、無人值守等工作。
星動紀元:大模型端到端技術提升機器人智能性和通用性
星動紀元創始人陳建宇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星動紀元致力於成為原生通用具身智能體定義者,打造了原生機器人大模型和為AI定義的全新硬件平台,其核心組件均為自主研發,搭配模塊化設計,能在多種場景下實現高性能應用。
「以高性能通用人形機器人星動STAR1為例,關節的最高扭矩可達400Nm,最高轉速為每秒25rad/s,室外真實場景奔跑速度達3.6m/s。星動STAR1搭載了具有12個全主動自由度的高性能靈巧手星動XHAND1,五指關節為全自主驅動,能夠自如完成如擰瓶蓋、接球、單手拎起25千克重物等動作。」陳建宇介紹。
在軟件上,星動紀元原生機器人大模型採用一種AI原生的全新學習範式,在通用性方面,機器人可實現自我探索和自我學習;在簡潔性方面,大模型採用端到端架構,使機器人能實時適應任務和環境。
陳建宇解釋道:「端到端的具身大模型方案,能讓機器人在一瞬間完成從眼睛感知世界信息到執行運動的過程。相較於傳統機器人分步驟判斷距離後再操作的方式,該方案更加精準,避免了因多次判斷和控制產生誤差而導致任務無法完成的情況。」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星動紀元在工業領域已有相關合作方,如在汽車廠里,部分裝配任務已由星動紀元機器人參與完成。「作為開發方,我們也希望未來能進入更多真實場景,通過與更多場景方的合作,有利於人形機器人的智能性和通用性的提升。」陳建宇表示。
北京搶佔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高地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至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7.6億元,報告還預計,到203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
北京在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中獨具優勢。創新資源方面,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眾多頂尖研究院所和實驗室集聚,超20年技術積累,為北京搶佔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高地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
為優化機器人產業創新環境,北京先後出台《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智能裝備產業的指導意見》《北京市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推動了機器人從「仿人」向「類人」演進,持續推動降低產品成本,加速實現規模化商業化應用。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基於前期五年規劃技術成果,針對柔性製造場景應用需求,支持以小米龍頭企業牽頭建立創新聯合體,開發滿足柔性製造場景應用需求的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平台產品,搭建正向數字化設計仿真平台,推進機械、通信接口及協議標準化,不斷提升人形機器人通用化、智能化,已率先在3C製造組裝產線場景開展示範應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保雅
編輯 丁爽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