擰緊節水龍頭,用好每一滴水 ——聚焦第四屆中國節水論壇
擰緊節水龍頭,用好每一滴水
——聚焦第四屆中國節水論壇
11月20日,第四屆中國節水論壇在濟南召開。專家學者聚焦「節水與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主題,共商節水優先治理大計,共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略。記者王世翔
初冬的華山湖碧波蕩漾,風景如畫。這座224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曾因缺少穩定的補水水源,水體循環較慢,存在水質惡化風險。為此,濟南市啟動華山湖再生水生態補水工程,補水水源全部採用華山水質淨化廠的再生水,日均補水量約5000立方米,確保湖水水質常年穩定在地表Ⅲ類水標準。
水是生命的搖籃,滋潤萬物生生不息,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全國70%以上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0%以上的糧食主產區都位於水資源緊缺地區,全國多年平均缺水量約500億立方米。」11月20日上午,在濟南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節水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教授張建雲說,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節約用水是根本出路,必須擰緊水龍頭,做好節水文章,確保用好每一滴水。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十週年,也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提出五週年。開幕禮和主論壇環節,來自節水領域的專家學者聚焦「節水與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主題,共商節水優先治理大計,共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略。
千百年來,黃河滋潤千里沃野,但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嚴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成為製約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黃河流域屬於典型的資源性缺水地區,以佔全國2%的水資源承擔著全國12%的人口、15%的耕地。」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馬永來說,近年來,我國強化頂層設計,全面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深化黃河水量統一調度,持續打好深度節水控水攻堅戰,不斷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黃河流域萬元GDP用水量持續下降,農業灌溉水利用係數持續提升,用水結構持續優化。
省級建立健全覆蓋主要用水行業的用水定額標準體系,每年將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降幅等指標納入對各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山東連續22年實現農業增產增效不增水,累計建成全國節水型城市25個;扶持73家節水企業入選第一批節水產業重點企業名錄,118家企業獲得節水產品認證證書396張……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國1/6的山東,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為引領,錨定保障水安全、保護水生態、發展水經濟、改善水民生「四水統籌」目標,全面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
我國節約用水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節水之路依然任重道遠。「從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看,深度節水控水仍需抓實抓細。」馬永來認為,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必須轉變高耗水發展模式,強化財稅引導和激勵政策,提升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措施的效果。
在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浩宇看來,當前,相比於市政水務、交通電力等領域,農業用水基礎設施的市場化程度遠遠不夠,導致技術革新慢、資金籌措難、工程和管理設施不配套、運營效率低等問題比較突出。
在工作中,王浩宇感受到,要想進一步落實好節水優先,關鍵路徑之一在於「向市場要技術、向市場要資金、向市場要效率」,這是包括大禹節水集團在內的所有節水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和機遇。「大禹節水集團期待打造從水源通過灌區,再到田間地頭直達作物根部的一網貫通的智能節水網,為各地水設施提供專業有效的物業化、標準化、市場化運維服務。」王浩宇表示。
推動節約用水是一項全局性任務,需要堅持系統觀念,用好統籌方法。省水利廳廳長黃紅光說,將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扛牢水利行業責任,以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為引領,強化重點領域節水控水,一體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系統治理,不斷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劉兵 李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