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榜樣 | 戰勇:深耕田間地頭的大豆專家
「產量,還是產量。」從事大豆研究28年來,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所長、大豆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戰勇一直牢記著這句話。
1996年,24歲的戰勇從石河子大學植保專業畢業,來到新疆農墾科學院工作,從此與大豆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時候,大豆研究是一個冷門且充滿挑戰的領域。」回憶最初的選擇,戰勇告訴記者,當時兵團大豆種植面積小,研究人員少,經費緊張,幾乎是「要品種沒品種,要材料沒材料」,只能靠引進外地品種,做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幹一行,就要愛一行。這些困難並沒有讓戰勇退縮,反而激發了他迎難而上的信念。「要想有突破,最重要的是育出兵團自己的大豆品種。」戰勇暗下決心,立誌要在大豆研究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育種工作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的事。戰勇深知,一粒種子雖小,卻蘊藏著科技的力量,是農業的「芯片」。為了培育出優質高產、適宜兵團規模化推廣種植的大豆新品種,他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大量收集、鑒定種質資源,開展雜交組合配置、新品種的引進和選育工作。從種質資源的篩選評價到雜交組合配置,再到後代材料的多代選育、多點鑒定、品種審定、產權保護、良種繁育、示範推廣,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戰勇和團隊成員的心血與汗水。
在他的帶領下,新疆農墾科學院大豆研究團隊取得了顯著成果,選育出多個高產品種並在生產中廣泛應用,大豆種植區域擴大到兵團124個團場。
除了育種工作,戰勇還非常注重技術推廣。他帶領團隊積極開展技術培訓、技術骨幹培訓、示範戶培訓與指導等工作,通過舉辦現場會、培訓會等形式,近3年每年組織培訓2000餘人次,發放技術資料6500餘份,重點培訓科技示範戶50戶。
今年9月,由大豆創新團隊牽頭,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與八師一四七團共同打造的「新大豆23號」高產創建示範田傳出喜訊:「百畝方實打實收22.55畝,平均畝產439.17公斤;千畝方實打實收163.98畝,平均畝產400.05公斤。」戰勇告訴記者,這標誌著,兵團春大豆百畝方和千畝方單產雙雙創造了全國紀錄!
多年奔波在田間地頭,歷經風吹日曬,這讓52歲的戰勇看上去比同齡人蒼老不少,但他自己卻毫不在意。「搞農業科技,就是要撲下身子紮根在田間地頭,待在實驗室里是很難做出應用性成果的。」戰勇說。
戰勇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廣泛認可和讚譽。他先後榮獲「全國農業農村先進工作者」「兵團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屆「兵團工匠年度人物」等榮譽。然而,在他看來,這些榮譽既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和鼓勵,更是一種鞭策和繼續前行的動力。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油料及飼料作物,是我國供求矛盾最為突出的農產品。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我有責任有義務為大豆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戰勇堅定地說道。(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薑蒙)
編輯:王豔祖 審核:楚甲周
來源:團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