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現在番茄都「住」這麼好了嗎?

不懂就問,現在番茄都「住」這麼好了嗎?

讀嘉新聞客戶端 記者 趙宇微 設計 王嘉穎

2024-11-21 16:236368閱讀

Internet

開欄語

從醫療領域的細微關懷,到農業的廣闊天地,再到駕駛、零售以及保安等多元場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AI((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著我們的生活。

11月19日,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開幕。

即日起,讀嘉客戶端走進「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推出《AI領航,「無人」之境》系列報導帶你一睹AI技術如何為「無人」場景賦能,開啟智慧生活新紀元。

2018年,浙江道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烏鎮國際互聯農業博覽園(以下簡稱「博覽園」)正式落戶烏鎮正福村。

這也是全國首個5G農業互聯網農業園區。

說起為什麼選擇落戶烏鎮?

「我覺得,當下的農業和互聯網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而烏鎮,是離互聯網最‘近’的地方。」浙江道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斌說道。

尋找一塊「硬核」的番茄「芯片」

走進烏鎮國際互聯農業博覽園,最震撼的莫過於一整面的種質資源樣本牆。

「農作物的種子就像是‘芯片’。只有找到最適合國人的種子,才能發揮出土地的最大潛力。」看著滿牆的種質資源,李斌緩緩地說道。

而尋找這塊「芯片」並不是那麼容易。

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番茄產量最大的國家,2020年的番茄產量為6515萬噸,接近全球番茄產量的1/3。

但在過去數十年,國內市場流通的番茄卻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產量低,不耐儲,適應性差……都是影響番茄種植的重要問題。」李斌解釋道。「而且耐儲和味道兼得也很難實現,所以很多時候,都是番茄的味道在育種層面或多或少被犧牲掉了。」李斌繼續說道。

面對這樣的困境,李斌心中卻萌生了一個新的念頭——真的不能兼得嗎?

在「既要、又要、還要」的嚴苛要求下,李斌團隊開始了漫長的「檢索」。「坦白說,當時每年放棄的品種就至少40—50個。」李斌說道。

也有人勸李斌放棄。不僅是培育成本的問題,也是因為淘汰掉的品種只是無法滿足全面要求,某些方面確實表現出色。

「但我們還想再試試。」李斌堅定地說道。

終於,在各地的遊學、考察以及採摘團隊的大規模試吃活動中,「嘉紅100」脫穎而出。

無論是顏值、口感還是風味都廣受好評。在培育過程中,也幾乎沒有裂果,很少發生病害。

如今,「嘉紅100」的足跡已遍佈浙江、山東、寧夏、新疆等地,在全國的推廣種植面積已有近萬畝,成為了農民們口中的「好種子」。

李斌也著手打造番茄品牌「CWE番」,主銷「嘉紅100」番茄。「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希望它永遠可以守得住‘C’位。」李斌說道。

在「頂配」裝備里看見農業數字未來

而「嘉紅100」的出圈,不僅是扛得住時間的篩選,更離不開博覽園的「頂配」裝備。

在博覽園內,從種植、灌溉、施肥到病蟲害防治、採摘、包裝,每一個生產環節都實現了數字化管理。

通過物聯網技術,園區內的各種傳感器能夠實時採集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數據,在「烏鎮道濟數字農業工廠」的數字大屏上實時顯示,並通過雲計算平台進行實時分析和處理。

「這些數據不僅為科研團隊提供了寶貴的科研資料,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精準的決策依據,可以根據這些數據調整生產計劃、優化資源配置。」李斌說道。

此外,園區配有全場景數據採集、採摘、植保、運輸等10餘台高科技機器人。今年,這些機器人也會亮相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

「以前,植保工作是個苦差事,不僅要忍受農藥的刺鼻氣味,還要擔心對身體的傷害。」工作人員感慨道,「現在好了,有了這些機器人,我們輕鬆多了,也安全多了。」

農業機器人不僅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還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據瞭解,園區的100多畝土地,現在僅需3名技術人員和7名工人就能輕鬆管理。

智能、高效、綠色、可持續……在這裏,農業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耕種與收穫,而是一場科技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能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展示?

烏鎮國際互聯農業博覽園裝備到底有多「頂配」?

向下滑動

(有圖有真相)

↓↓↓

編輯:趙宇微

責編:羊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