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川:母親不必完美
根據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出走的決心》仍在上映中,豆瓣評分高達9.0。
近日,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該片導演、編劇尹麗川說,片名是《出走的決心》,並非鼓勵人人都要出走,更多是鼓勵向內探索的覺知和勇氣。「我們並非只鼓勵某一類成功,而是希望更多普通女性的聲音能夠被聽見,她們的人生能夠呈現出更豐富的樣貌。」
尹麗川的創作之路是從詩歌開始的,她在2001年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就是詩歌與隨筆集。她出席活動的一串頭銜中,排名第一的是作家,然後才是導演和編劇。在《出走的決心》之前,她最著名的作品是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山楂樹之戀》的劇本。
尹麗川的創作之路也是從詩歌重啟的,女兒3歲後,她拿著電腦出門寫作。「就創作而言,女性不會有自我規訓,至少我沒有。我本來想過,如果有機會當導演,我就要穿著晚禮服坐在監視器前,意思就是按照我的喜好來。但後來並沒有,因為實在是太不方便了,導演要跑來跑去。」
第一次看到蘇敏的新聞時,《出走的決心》編劇之一阿美就在尹麗川身邊,她倆單純覺得故事打動了自己;幾天后,尹麗川又遇到了後來成為女主角李紅扮演者的詠梅,她主動對尹麗川說,有一個挺好的故事,你應該來做。
片中的主人公李紅一生有過許多夢想,18歲時憧憬大學,25歲時憧憬愛情,45歲時憧憬遠遊……為了那些「對別人來說更重要」的事,她一等再等,也一再錯過。50歲時,她決心不再等待。
在《出走的決心》的高潮段落,女兒一句無心的話,促使李紅衝破了糾結多年、努力自洽的那道防線。
這段情節的背景是,李紅為了幫助生了孩子的女兒重返職場,放棄了自己出門遠遊、看望老同學的願望,留守家裡操持家務、照顧孩子。一個普普通通的夜晚,家人都在慶祝各自取得的成績:丈夫參加小區業餘乒乓球賽得了獎牌,女婿升職,女兒工作轉正。李紅忙裡忙外,外孫哭鬧不止,女兒過來,看到孩子腳踝上有一塊淤青,說「媽,你還是得小心一點照顧孩子」。
尹麗川說:「女兒那句無心的埋怨,激發了她內心深處的委屈。因為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是,母親等於完美、等於奉獻。這句話有溫柔版:你要小心點、要注意點;也有更直接粗暴的版本:你是怎麼當媽的。」
幾年前,尹麗川的一個男性導演朋友對她說:「我拍了一部關於母女關係的電影。」尹麗川說:「你還只歌頌母親嗎?」朋友很不解:「你也剛剛當了媽媽,我是站在你這一邊的啊。」一年後,他們又見面,朋友主動對尹麗川說:「我知道你在說什麼了。」
其實這個朋友家庭和睦,夫妻恩愛,但第一個孩子幾乎完全是由妻子來照顧的;直到生了二孩,他分擔了照顧職責,才終於身體力行地理解了什麼是「母職困境」。
「我說不要只歌頌母親,是因為越歌頌,就越意味著母親必須完美,就等於奉獻,等於犧牲自己。」尹麗川說。
尹麗川出生於一個「重女輕男」的家庭,她有兩個哥哥,大家都覺得父親更寵愛她。「小時候有一次發燒,媽媽加班沒有回來,爸爸手忙腳亂地照顧我。他生氣地把門關上了,不讓加班回來的媽媽進門。這件事在後來的各種家庭聚會上,被當作玩笑提及,大家都很開心。我媽自己也沒有抱怨,也覺得女兒病了自己應該在身邊。」
成為母親後,尹麗川回憶往事,意識到重女的「女」,只是女兒,母親也是女性,並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雖然父親那麼愛我,但他不知道家裡的退燒藥和溫度計放在哪個抽屜。我們都只是普通的母親,不必完美,可以犯錯。」
現代社會,女性早已在法律上實現了平等。女性有了平等意識後,新的困境又來了。就像《出走的決心》中的那樣,很多職場女性把困境轉嫁到了上一輩——媽媽或者婆婆身上,再度形成一個閉環,女性的困境仍然由女性來承擔。
「電影后半段就是在講這個事情,電影無力解決問題,但可以幫助我們正視這個問題。」尹麗川認為,正視問題,就從身邊人開始溝通。
雙胞胎女兒3歲時,尹麗川對她們說,媽媽要出門到咖啡館寫作。女兒們哭,但尹麗川堅持跟她們說,媽媽不是「超人」,媽媽很需要工作。「我更不希望等孩子長大了,我再來抱怨,都是因為你們,我才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一切都是為了你’和‘你是怎麼當媽的’,這兩句話本質上是一個邏輯。」
女兒們在四五歲時,已經接受了媽媽要出門工作這一現實;現在甚至會說,媽媽你怎麼又在家?她們還會驕傲地跟小夥伴說,我的媽媽是一個作家、導演。
為了拍這部電影,尹麗川收集了很多普通女性的故事:大學校園里的清潔工阿姨,用學校廢棄的鋼琴自學了好幾年,現在可以彈奏出樂曲;一位名叫楊本芬的作家,一直在廚房的小後備上寫作,80歲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還有一個農村奶奶,拒絕給兒子帶二孩,在一個清晨登上火車回到家鄉,她說她想去田里幹活,帶上熱騰騰的饃,幹活累了,就躺在田里看天,自由自在……
「野心不是一個壞詞,野心在每個人的廣闊心靈中,很有可能是閃閃發光的那一部分。而野心之於女性,就是拓展邊界,不囿於廚房,不困於世俗,追尋自我價值的實現。」尹麗川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1月2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