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小梧桐」:在誌願服務中留下青春身影

    11月22日下午,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以下簡稱「烏鎮峰會」)的誌願服務結束後,「小梧桐」林心瑜回到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輔導員和班主任來歡迎「小梧桐」們回校,並給每個同學送上一杯暖暖的咖啡。

    烏鎮峰會誌願服務工作由共青團浙江省委牽頭,「小梧桐」是烏鎮峰會誌願者的昵稱,寓意著他們像小樹一樣,茁壯成長。自2014年第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舉辦以來,近萬名「小梧桐」在烏鎮留下青春身影。

    曾在2016年做過誌願者的「小梧桐」王飄飄,今年以「小梧桐」帶隊老師的身份回到烏鎮。已經成為浙江科技大學教師的她,翻出當年與外國嘉賓合照的照片,直言青澀的自己在當「小梧桐」時收穫了成長。今年,王飄飄帶著30名「小梧桐」來到烏鎮。

    今年,840名「小梧桐」中,00後佔比超過99%,還有超過24%的誌願者是05後。其中238人參與過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的誌願服務,34人服務過往屆烏鎮峰會,還有4人參與過北京冬奧會的誌願服務,1人作為誌願者赴法國服務過巴黎奧運會。

    考上大學後,林心瑜在部隊服了兩年兵役,身上帶著軍人的英氣和紀律性,這讓她在參加各種誌願服務選拔時,更容易獲得「加分」。2023年,她在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時承擔了誌願者「小青荷」的工作。她說:「誌願服務期間,學校老師全程陪同。工作人員也總是關照我們,提醒我們休息,感覺很溫暖。」

    今年烏鎮峰會開幕禮當天,淩晨4點10分,來自浙江工業大學的「小梧桐」齊雨晴就起床了。她也曾是一名「小青荷」。來烏鎮前一天,她剛剛結束2024年「一帶一路」國際女子板球賽的誌願服務。除了必須掌握的烏鎮知識、會議議程外,齊雨晴還和同學一起跑步提升體能。她和第一次當「小梧桐」的同學們分享經驗,如何成為「問不倒、答得好、累不倒」的「小梧桐」。

    在烏鎮,日行超過兩萬步,是「小梧桐」們的工作常態。20歲的龔楚靈來自浙江傳媒學院,是記者接待及新聞中心服務組的「小梧桐」。從大一起,她就盼望著參加烏鎮峰會的誌願服務,可惜因為時間衝突,直到今年才如願。她專門向「前輩」請教,準備了穿著舒服的鞋子。

    浙江傳媒學院大四學生張寶玥,今年第三次成為「小梧桐」。作為一名資深禮儀服務「小梧桐」,她總是提醒新晉「小梧桐」,準備好創可貼、暖寶寶這些可能用上的小物件,紮一個飽滿的「丸子頭」髮型,時刻保持服務狀態,樹立禮儀服務「小梧桐」的良好形象。在一次次誌願服務中,張寶玥曆練得越發從容。

    「我與烏鎮共成長」「我眼中的大型賽會誌願服務」「傳統文化與青年參與」……在烏鎮的誌願者之家,每天都在舉行「青春思享會」。10天,10個主題,高校帶隊老師代表、「小梧桐」代表紛紛走上分享台。他們用火熱的實踐「教材」,讓青春大思政課更富活力。

    「小梧桐」王欣怡是浙江大學第27屆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之一。她在「青春思享會」上講述所在支教團如何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讀好「無字之書」,踐行教育助學、公益助學的支教任務,傳承好發揚好浙大西遷精神,將小我融入大我,為西岸地區的教育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湖州學院「小梧桐」林嘉誠的崗位就在誌願者之家。他說:「大家很累,但沒有抱怨。誌願者之家就像是個中轉站,溫暖彙向這裏,又傳遞出去。」

    通過在烏鎮峰會一線打造的「沉浸式」思政課堂,「小梧桐」在參與誌願服務中涵養家國情懷,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年風采。

    本報浙江烏鎮11月2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1月23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