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曖遠人村 | 常州鄭陸焦溪村:黃石半牆煙火水鄉 千年古村的別樣詩情

編前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王村石門自然村考察時指出:把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堅持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把鄉村建設得更美麗,讓日子越過越開心、越幸福!具有成百上千年歷史的傳統村落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形載體。荔枝新聞推出系列人文紀錄片《曖曖遠人村》,聚焦傳統村落的傳承與守望,觸摸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聆聽傳統村落創新發展的蓬勃律動。

video

江南水鄉,慣以「粉牆黛瓦」鋪展溫婉畫卷,仿若既定的美學格律。常州焦溪卻獨樹一幟,偏以「黃石半牆」打破常規,筆觸粗獷而獨韻。千年古村焦溪,十里河川環繞,賦予其水韻的靈動;黃石半牆矗立,為其注入雄渾的氣魄,深深鐫刻下村落的質樸與厚重。這裏完整保留了江南水鄉的珍貴樣本,也積極探索著多元靈活的活化方式。當歷史的韻味與現代的憧憬交織,這裏成為了人們追尋鄉愁、感悟生活的心靈歸處。

歲月遺珍:黃石半牆的歷史長歌

焦溪村,其歷史的琴弦早在唐桑治時期便已輕輕撥動,直至清朝,這片土地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一躍成為了商貿往來的重要樞紐。龍溪河穿村而過,北通長江、南達太湖,將南北的百姓緊密相連,商船穿梭,行人如織,集市上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這裏每一寸土地都寫滿了熱鬧與興旺。

生於斯、長於斯的範燕華,對焦溪的往昔懷著深深的眷戀與敬畏。她見證了村子的變遷,亦投身於古村的保護與傳承。「古鎮是焦溪村的核心保護區,至今仍保留著‘三河九橋六街十八弄’的獨特肌理,而焦溪區別於其他江南水鄉的顯著標誌,當屬那別具一格的‘黃石半牆’。」焦溪周邊群山環繞,黃石資源豐富,先輩們秉持著就地取材的智慧,將山上的黃石搬運下來,用以建造房屋。這些黃石半牆,不僅具備防火、防水、防凍的實用功能,還因其堅固無比,成為抵禦盜賊的堅實屏障。

2018年,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的概念被提出,喚醒了焦溪沉睡的歷史記憶。次年,東南大學建築設計團隊攜手社區營造團隊入駐焦溪,一場精心籌備的村落保護行動就此拉開帷幕。

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高級建築師章泉豐回憶起西街那一堵老黃石牆時,感慨萬千。它看似粗獷質樸,實則蘊含著精確的加工邏輯。每一塊黃石的尺寸與拚接都大有講究,其寬度可達一米左右,而厚度卻僅有十幾公分,這種精細與難度令人震撼。」如今,能夠熟練建造黃石半牆的老匠人已為數不多,且大多年事已高。為傳承這一傳統技藝,在地營造團隊通過採訪記錄、口述歷史等方式,將建造技藝詳細記錄,並聘請老匠人作為傳統營造顧問,指導修繕工作。在修復重建的過程中,傳統的技藝與記憶得以傳承延續。

數百座「黃石半牆」建築的留存,讓焦溪成為江南水鄉古鎮群中一個風格迥異的類別,也使其成為水鄉民豐富性、多樣性的生動寫照。那些被悉心守護的古建遺蹟,一磚一瓦皆印刻著鄉土文明的獨特痕跡,彙聚成抵禦歲月侵蝕的堅實力量。

人文根脈:古村記憶的溫情守護

在焦溪的保護與發展歷程中,人文情懷始終貫穿其中,將過去與現在緊密相連。「房子建於何時?曾住何人?往昔生活的模樣又如何?」這些問題的答案如同拚圖的碎片,一塊一塊地拚湊出焦溪完整而豐富的人文畫卷。

在東大建築設計團隊著手院落設計之前,深入細緻的歷史沿革調研工作早已展開。每一座院落的前世今生,包括建造年代、居住者的變遷、生活點滴以及歲月流轉中的每一絲漣漪,都被一一記錄在案。這些豐富詳實的人文資料成為設計團隊的靈感源泉與重要依據,確保了每一處建築修復與改造都能尊重歷史、貼合人文。

焦溪故事館不僅承載著焦溪的歷史傳奇,更珍藏著居民們的情感與記憶。從2019年至2022年,保護團隊採訪了300多位居民,精心整理出一部約25萬字的焦溪口述歷史。此外,宗族家譜、焦溪詩集、中醫文化等內容也被悉心收錄,這些豐富多元的文化元素共同構成了焦溪獨特的人文畫卷,讓後人得以深入瞭解先輩們的生活百態與精神世界。「只修復古鎮建築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修復的目的是活化古鎮。古鎮不僅是建築物的堆砌,還有人、有社會環境、有文化。」章泉豐說。

焦溪古鎮保護髮展中心副主任汪春義深有同感:「古鎮的價值,遠超物質的建築表象,深厚的傳統文態,才是其靈魂所在。講述一方水土的故事,方能讓古建築成為地域文化的鮮明標識,成為公眾心中永恒的集體記憶。」焦溪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原住民賦予了古村生機與活力,古建築、橋樑、碼頭、河流與樹木等物質遺存,見證著往昔的繁華與滄桑,而那嫋嫋升起的煙火氣,則鑄就了古村生活的迷人精魂。

煙火新象:升騰在古村的現代活力

隨著村落保護工作的穩步推進,焦溪的街巷漸漸甦醒,恢復了往昔的熱鬧與繁華,漫步於焦溪的街巷,那熟悉而誘人的美食香氣撲鼻而來,糰子的軟糯、羊湯的醇厚、百葉的鮮嫩……每一種美食都是焦溪獨特的味覺標識,是縈繞在遊子心頭永不消散的鄉愁,更是村落生命力的生動體現。

在焦溪,姚小鬆和他的愛人經營著一家豆腐坊,這間豆腐坊歷經百年傳承,如今已是第七代。夫婦倆最自豪的,就是幾百年來家族只做一件事。精心挑選優質大豆、耐性磨漿、細緻濾渣、悉心加熱豆漿、精準壓制豆腐,每一個步驟,都飽含著對傳統工藝的堅守與對美味的執著追求。在古鎮保護開發的浪潮中,豆腐坊迎來了新的曙光,客流量的增加,讓這一古老技藝得以走出深巷,為更多人所知曉。姚小鬆滿心歡喜,堅守著家族的傳承,讓焦溪豆腐的純正美味,在更多人的舌尖上舞動。

90後返鄉創業青年湯臻溢是第一個在社區營造團隊幫助下開辦古鎮新業態茶咖館的年青人。在外工作多年的他,懷著一腔熱血回到故鄉,敏銳地捕捉到年青人的消費需求與審美趨勢,將傳統茶館與現代咖啡文化相融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小滿茶鋪。這一創新舉措吸引了眾多年青人的目光,自開業以來,關注度持續攀升,不僅為焦溪增添了時尚氣息,更為年青人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感受古村魅力的新空間。湯臻溢說,以前總想著追逐外面的世界,現在家鄉的發展讓他有了更大的底氣和信心。「我在家鄉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在這裏創造出更多可能性與價值。」

章泉豐心懷願景,期待焦溪村能成為社區型古鎮的典範,在文化保護與古鎮發展之間,踏出一條和諧共生的平衡之路。如今的焦溪,正悄然發生著蛻變,人氣漸旺,煙火氣漸濃,遊子歸巢,為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

行走在江南水鄉的街巷里弄,空間的縱深感與歷史的厚重感相互交織。讓古建築「留下來」,也要讓古村「活起來」。回到焦溪,成為了許多在外焦溪人的心之所向。走進焦溪,成為了四方來客慰藉鄉愁的一種選擇。新的煙火氣在這片土地升起,溫暖了焦溪的每一個角落,也讓這座古老的村落煥發出新的光彩。

製片人/王智勇 荊雷 劉娟 統籌/沈穎 周詩婕 馮金同 編導/張紫珺 祝亦楠 湯琤 王夢瑩 攝像/史天元 王澤琛 攝像統籌/胡雲騰 錄音/王知瀚 混音/李昊天 錄音統籌/侯大偉 孫帥 燈光/田申 剪輯/陳嘉駿 文稿/祝亦楠 張紫珺 旁白/趙琳 包裝/陳嘉駿 視覺設計/孫偉 賈辰婧 宣傳推廣/彭闖 張婷婷 盛明珠 製片/譚震 吳畏)

鳴謝

中共常州市天寧區委宣傳部

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