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紀錄片丨小雪:醃出人間至味 暖禦寒冬漫長

編者按: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的文明瑰寶,蘊含著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的生活智慧與美學哲思。在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指導下,2024年光明網推出「節氣里的大美中國」系列主題宣傳,打造《節氣里的大美中國》系列微紀錄片,邀約網絡紅人、青年典型和文化名家作為「節氣品味官」,深入走訪、體驗探尋,在各地富有特色的節俗活動中,感悟獨特的節氣文化與物候,體味濃濃人間煙火氣,見證中華文明之美,彰顯中國式智慧。

本期節目,重慶妹子吳寒陽將帶我們走近小雪,品味關於冬日獨有的味道與回憶。

「節氣品味官」吳寒陽:

小雪時節,天已積陰,寒未深、雪未厚,故名小雪。小雪至、冬伊始,冷風侵襲、空氣乾燥,在天地寂寥間,農人自有另一番忙碌。

「秋分種菜小雪醃,冬至開缸吃過年」。對於許多人來說,關於冬日味道的回憶便是從醃菜醃肉這一日開始。在笨重而又古樸的瓦缸之中,田園蔬菜亦或山珍海貨,與鹽相遇,彼此交融,經過時間的曆練,醃出鹹鮮十足的人間美味,化為寒冬里的美好儲蓄。

當北方的江河已陸續封凍,南方的雨水則與寒氣交織。「冬臘風醃,蓄以禦冬」。在我的家鄉重慶,臘香腸是每一個山城人的摯愛。鹽與香料,與新鮮的豬肉交融,彷彿是時間與美食的約定。經過醃製、風乾、晾曬的香腸整齊地懸掛在烤架上燻製,在碳火的烘炕下油光脂豔,散發出陣陣臘香。而在湖南、江西、貴州、廣東等地的人們也會購買豬肉、牛肉等來醃製臘肉。關於臘肉幾乎一地一味,江浙地區用鹽脫水、蜀地使用花椒防腐、湘西煙燻的碳微粒給臘肉套上保護膜,廣東地區用「打冷風」的方式風乾……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珍視的傳統和「秘方」,在漫長的時間變遷中,形成了風味獨特的中國臘味地圖。

遠在北方,醃菜承載著人們冬日味蕾的記憶。酸菜是所有東北人的梗。地豆子、大旱蔥、鬼子薑,還有那最吃香的大白菜,白天曬、晚上垛,再用冷水投一投。裝缸、撒鹽、注水、封口,過把月撈上來,一頓豬肉酸菜燉血腸,吃上一口那叫一個地道。

而得益於豐富的海洋資源,在台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會從小雪這天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十月豆,肥到不見頭」,說的就是在嘉義縣布袋鎮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就可以捕到豆仔魚。

入冬微寒,有雪期盼。這些人間至味,把蒼茫寂寥的冬日渲染得活色生香,留住的是與親人圍坐桌前的眼角笑意,烙在心底的那一抹淡淡鄉愁,還有那為美好明天拚搏奮進的不息動力。

光明網X光明網重慶頻道X重慶市豐都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