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科學家論壇,讓科技在泥地地上結出纍纍碩果
2024年12月6日至8日,以「科學·全球創新與科學家使命——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4騰衝科學家論壇將在雲南省騰衝市舉辦。騰衝科學家論壇自舉辦以來,論壇上一項項科技知識走下「講台」,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為騰衝農業現代化發展插上了「科技翅膀」,賦能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農人」變身「專家」
把地種出科技範
「今年天麻的好收成離不開雲南農業大學團隊對天麻種植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在騰衝市界頭鎮的天麻種植基地,村民們正熟練地刨開地上的枯枝敗葉和泥土採收天麻。種植戶張懷陸則正在給開屏新聞記者介紹基地的天麻種植情況:「從天麻種植開始,專業技術人員就不定期到天麻地裡指導管理每一個環節。目前,天麻長勢喜人,豐收在望,讓我發展這個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更足了。」
「四路糯巧玉米」是騰衝金子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雲南農業大學紀韻祚教授團隊、雲南熱帶亞熱帶雜交玉米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的研究成果。「項目落地荷花鎮後,在專業團隊的指導下,從土地翻整、起壟、種植、管理到採收,每一個環節我都參與其間,每一個環節都接受了專業的指導和培訓。」騰衝金子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郭彩旺的話語間充滿著感激和自信,對種植技術非常熟悉的他儼然成了種植戶心裡的「土地專家」。
2024年6月11日,中國·騰衝康養蔬菜園藝博覽園蔬菜種苗贈送儀式在荷花鎮舉行,轄區的村民們一大早就駕駛三輪車,或騎著電動車,或推著手推車,前往育苗基地免費領取由紀韻祚教授團隊培育的各種品種的蔬菜種苗。
「我們將培育成功的種苗贈送給農民朋友們,是希望他們以這次活動為起點,共同助推騰衝市的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和高質量、綠色化發展,然後1帶10、10帶100,擴散式培養農民專家能手,讓農戶以自家菜園實踐提高種菜技術,成為騰衝市蔬菜產業發展的農業技術力量。」紀韻祚教授團隊的王強鳳表示。
在騰衝,伴隨著科學家論壇的舉辦,「科技」「創新」在慢慢融入農業生產中。有實踐經驗的團隊將項目、技術、科研等帶到騰衝田間地頭,從課堂到田間,農業技術在推廣,越來越多的群眾也在從傳統農民向現代化農民轉型。截至目前,共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968場次,培訓農民25168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4503份,科技的觸角已經延伸到最末梢,把一塊又一塊的土地種出了科技範。
新技術助力泥地地
新模式播種現代新農業
在騰衝市中和鎮的數字現代化藍莓產業示範園里,3000餘畝數字水肥一體化設施大棚已經建成,整齊排列的藍莓植株在先進科技的嗬護下茁壯生長。
「以前全憑經驗,現在靠科技。數字藍莓園的智能灌溉系統,在生長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植株生長狀態、氣象數據等因素設置不同系統參數,全流程實現低濃度高頻率自動化水肥灌溉,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讓農田從粗放管理走向精細化管理。」技術人員周家孝笑著說道。
同樣,騰衝市借科學家論壇之勢,依託獨特的氣候和自然環境,以雲南潤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駐為引,依託雲南農業大學科研技術力量,開展「二菌一麻」選育工作。「我們選育的都是適宜騰衝本地生長的萌發菌、蜜環菌等菌種。」公司技術員介紹,「目前,天麻種源基地、菌種廠、天麻種植示範基地已經陸續在騰衝界頭、西源、曲石、明光等地發展,從種源、菌種、栽種等環節都實現了科學化、標準化,整個產業發展實現現代化」。
目前,騰衝市有播種成套設備、田間管理機、收穫後處理機械、植保無人機等農業機械83176台(套),能完成農機作業總面積285.9萬畝次,農作物機械化率達58.49%,逐步實現藏糧於技,從「無機可用」到「有好機用」,為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靠天吃飯」變成「靠科技吃飯」
全產業鏈惠民富民
今年秋收時節,騰衝和順古鎮的「多年生稻」又迎來一季收穫。這是2023年騰衝科學家論壇期間,專家們在和順播下的一場「希望實驗」。如今,這片田地已成為騰衝農業現代化的示範田。「多年生稻」一次種植,可連續收穫多年,免去了傳統水稻每年翻耕、插秧的繁重勞動。
在騰衝市界頭鎮,「糧煙協同」高效種植模式正在有序推進。煙後4萬多畝的玉米種植青貯量達6.5萬噸,佔全年總量的35%左右,豐富了飼料資源,加快了全市肉牛養殖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煙後大豆、玉米收穫後再種植的油菜,種植規模也達到了4萬畝,在保障油料生產,帶動菜籽油加工的同時,實現煙、糧、油多豐收。
「以前一年三季不夠、兩季有餘的短板得到突破,高效種植模式讓農作物‘輪番上陣’,土地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牢牢地守住了‘糧袋子’,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騰衝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趙子龍感觸良多。
這些高效種植模式的背後,離不開騰衝科學家論壇的推動。騰衝科學家論壇在搭建了先進學術思想交流平台、政產學研互動平台、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的同時,參與論壇的一批農林科技專家,更是無私地打通了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讓群眾成為科學技術的最大受益者。
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通訊員 尹曉芸 楊焱淼 楊昆 攝影報導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劉自學
終審 編委 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