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風者」中國,引領全球金融求變
「落實世界銀行(WB)改革路線圖」「歡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製定新的份額調整方案」……二十國集團(G20)里約熱內盧峰會上,國際金融改革再次成為焦點。
在全球經濟遭遇挑戰,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的背景下,國際金融「求變」成為世界的共同期盼。
一方面,亟需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支持。
不合理的金融資源分配,不僅影響全球南方發展,也不利於構建公正包容的新秩序。
世界銀行指出,到2024年底,預計四分之一的發展中經濟體仍將比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更貧困;2020年到2024年,近一半的發展中國家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趨於擴大。國際金融機構對欠發達經濟體的援助力度依然不足。
對此,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里約峰會宣言提出,「動員更多資金幫助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努力實現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第21輪增資」。
國際社會期待加速改革已經過時和不公平的國際金融治理架構。「世界繁榮穩定不可能建立在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基礎之上。」G20峰會上,作為「破風者」,中國備受關注。中國宣佈支持全球發展的八項行動,不僅回答了共同發展的時代課題,也彰顯出大國的應有擔當。
「中國強調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幫助全球南方國家共同發展,這與一些不願擔當的發達國家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張茉楠對三里河表示。
另一方面,要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多金融話語權。
「IMF和世界銀行為富裕國家背書,支持欠發達國家力度不足,需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發文批評稱。
儘管IMF已有過幾次變革,但發達國家在IMF的整體份額和投票權佔比依然遠高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改革步伐滯後。
「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多邊開發銀行和其他國際經濟金融機構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歡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為非洲增設席位。」
三里河認為,里約峰會宣言與中國一貫倡導的「增加發展中國家話語權和代表性,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佔比調整」主張高度契合,也同中國始終積極通過雙多邊渠道幫助非洲減緩償債壓力等實際行動彼此呼應。
「未來,圍繞國際規則製定權的競爭可能愈加激烈。」張茉楠認為,推動國際金融治理改革,全球南方的聲音越來越重要。作為全球南方的引領者,中國有意願並有能力承擔更大的責任,為可持續、包容、韌性的全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三里河」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