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歷史學家劉光華揭示「如意甘肅」的別樣魅力

中新網蘭州11月25日電 (戴文昌)甘肅兩頭大、中間長,像沉重的啞鈴、乾瘦的骨頭。不過,現在人們更願意把甘肅比喻為一柄「玉如意」。甘肅省政府文史館資深館員、蘭州大學歷史學家劉光華近日以其獨特視角,對甘肅省歷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揭示了「如意甘肅」的別樣魅力。

2024年10月31日,黃河蘭州段兩岸的斑斕秋色。(無人機照片) 九美旦增 攝

2024年10月31日,黃河蘭州段兩岸的斑斕秋色。(無人機照片) 九美旦增 攝

初見劉光華,他雖然已經89歲高齡,但精神矍鑠。這位耄耋老者,身姿挺拔,目光炯炯,言語間流露出深厚的學識和豐富的經驗。在他的研究中,甘肅不僅僅是地理上的一個省份,更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地區。

在劉光華看來,如果不做深入探究,對甘肅印象就很可能停留於牛肉麵、讀者、黃河……這些外在表象,並不能感受到其來自歷史深處的厚重感。

甘肅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從絲綢之路的繁榮到各個朝代的更替,甘肅見證了無數歷史的變遷。劉光華說,在甘肅,既可以找到農耕文化的痕跡,也可以找到遊牧文化的影子,這種奇特的現像是由於甘肅獨特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所形成的。

圖為遊客在莫高窟九層樓前合照留念。(資料圖) 楊豔敏 攝

圖為遊客在莫高窟九層樓前合照留念。(資料圖) 楊豔敏 攝

甘肅在古絲綢之路上具有獨特地理位置和豐富文化資源,這使得它成了古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節點。劉光華介紹說,古代甘肅境地,是中西陸路交通的必經通道和重要門戶,「絲綢之路」由東向西橫貫全境,被稱為「絲路孔道」。

地處中國西北的甘肅,是古代中原王朝與西域諸國交流重要通道,也是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重要交彙區域。劉光華說,在這裏,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長期共存,相互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現象。

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經濟貿易通道,更是一條文化交流通道,甘肅正是這種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如敦煌莫高窟、張掖馬蹄寺、天水麥積山石窟……無數的人文奇蹟,這些都是古絲綢之路上的瑰寶,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探秘。

圖為麥積山石窟。(資料圖) 陳治平 攝

圖為麥積山石窟。(資料圖) 陳治平 攝

在劉光華教授的研究中,甘肅歷史不僅體現在古老遺址和文物上,還體現在當地民眾日常生活中。他說,瞭解一個地區歷史,不能僅僅局限於書本上記載,還要深入到民間,去感受當地民眾生活狀態和文化傳統。

「關於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我們應該尊重歷史,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讓更多人瞭解和認識甘肅傳統文化。」劉光華說,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要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合,比如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展覽,以及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中等方式,讓歷史文化「活」起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