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上合組織在行動(環球熱點)
位於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的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2024年7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攝
2025年是「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年」。作為2024年至2025年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中國正積極同各方圍繞全球發展倡議八大重點領域,包括減貧、糧食安全、公共衛生、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開展一系列合作與行動。
專家分析,可持續發展合作是上合組織的引領性議題,上合組織對成員國可持續發展合作及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具有重要影響力。在「上海精神」和構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的指引下,深化上合組織地區可持續發展合作將增進上合組織地區人民福祉,增強上合組織地區乃至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動能與成效。
推進「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年」框架內合作
在距離阿聯酋首都艾巴紮比市中心南部約45公里的沙漠里,一大片藍色光伏板與金黃色沙丘交織成一幅壯觀景象。佔地約21平方公里、發電量可以滿足阿聯酋約20萬戶家庭用電需求、每年可減少超240萬噸碳排放、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約5000個……這是由中國企業承建的艾爾達芙拉光伏電站,也是上合組織國家攜手共築綠色家園的縮影。
哈薩克史丹劄納塔斯風電場、巴基史丹蘇吉吉納里水電站、烏茲別克史丹1吉瓦光伏項目、吉爾吉斯史丹比什凱克垃圾科技處置發電項目……在上合組織成員國推動實現能源綠色轉型進程中,中國企業參與投資、建設了一系列大型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標誌性工程,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今年10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發佈聯合公報指出,各代表團團長支持推進「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年」框架內合作,認為充分發掘和利用上合組織地區在綠色發展、數字經濟、貿易、電子商務、金融及銀行事務、投資、高科技、創新創業、減貧、衛生(包括傳統和民族醫學)、農業、工業、交通、物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通信、科技、環保、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潛力,實現成員國經濟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上合組織積極開展農業合作,推動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自成立以來,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根據上合組織國家農業發展需求,加強技術輸出援助,先後派出73批次、190餘名專家,赴上合組織國家,合作建立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推廣傳播110多個優良品種和高效栽培技術。
在哈薩克史丹和白俄羅斯的農業科技示範園,經過小麥品種對比試驗,中方品種較當地品種最高增產可達60%左右;在烏茲別克史丹中烏節水農業海外示範園,採用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可節水50%;在巴基史丹中巴農業生物資源研究中心和生物健康農業科技示範園,篩選適宜巴方種植的小麥、蔬菜、芝麻品種並進行示範轉化,推廣中國生物納米肥料、生物有機肥、秸稈覆蓋等技術,有效提高了當地作物產量和質量……中國農業技術和農業模式在上合組織國家逐漸推廣開來,產生積極成效。
烏茲別克史丹農業部部長伊巴謙莫域羅希姆·阿卜杜拉赫莫諾夫表示,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為促進上合組織國家農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上合組織秘書長張明表示,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範基地集技術交流、人才培訓、示範推廣、國際貿易、跨境電商、金融服務、人文交流等於一體,已成為上海合作組織農業合作的成功典範。
成員國間的經濟互補性更加顯著
「可持續發展是上合組織國家的共同訴求。對上合組織國家來說,可持續發展既有必要性,更有迫切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李自國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近年來,上合組織國家對發展與安全穩定的關係認識得越來越清楚。相互助力實現共同發展成為上合組織國家的重點關切;二是氣候變化加劇,對上合組織國家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適應氣變、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上合組織國家的共同責任;三是上合組織國家雖然資源豐富,但也面臨資源永續利用的問題,需要從資源開採型向多元化的現代化經濟發展模式轉型。
實現現代化是上合組織國家的共同目標。隨著上合組織近年來持續擴員,成員國間的經濟互補性更加顯著。通過深化彼此經濟聯繫,上合組織國家在資源、市場、產業等方面更多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彙聚起更加強勁的發展合力。
近年來,上合組織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合作機制,推動可持續發展合作在多邊和雙邊同步進行。
李自國介紹,在多邊層面,2018年,在中方倡議和推動下,上合組織簽署《上合組織成員國環保合作構想》,在該文件的基礎上製訂3年為一期的落實計劃,目前正在執行2025年—2027年的落實措施計劃;2021年,通過《上合組織綠色之帶綱要》,並製訂了聯合行動計劃;2022年,發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聲明》,提出了八大合作方向;2024年,在「上合組織生態年」框架下舉行了一系列活動,目前正加緊製定《上合組織成員國政府間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協定》。
「在雙邊層面,中國與哈薩克史丹、烏茲別克史丹等開展了土壤鹽堿化治理、防風林帶建設等一系列項目,與塔吉克史丹開展聯合冰川保護研究。在新能源建設上,中國與多個上合組織成員國簽署了《關於實施可再生能源領域項目的協議》,啟動了多個大型的風電和光伏項目。」李自國說。
李自國說,上合組織國家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持續提高,在上合組織框架下不斷提出新倡議。如,哈薩克史丹提議製訂《上合組織地區生態問題清單》,烏茲別克史丹提議成立「上合組織氣候理事會」,中國提出建立「中國—上合組織生態環保創新基地」等。
實現互利共贏的「雙向奔赴」
「未來,上合組織在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勞動生產率、適應氣候變化、維護生態安全方面合作潛力巨大。」李自國說,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新能源、環境保護、數字經濟等方面有強大的產能和技術優勢,可在引領上合組織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烏茲別克史丹撒馬爾罕市市長助理馬魯夫·塔什普拉托夫表示,烏茲別克史丹一些地區面臨沙漠化和鹽堿地治理難題,中國治理鹽堿地的經驗十分寶貴。「中國在種植技術、農機裝備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步。我們真誠希望借鑒中國減貧經驗,通過此類培訓加強與中國的交流合作。」
「中國的數字產業發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曾到中國參加培訓的塔吉克史丹財政部證券發展局證券管理處處長埃洛夫·福爾卡達忠說,希望塔中今後能在資本市場、證券市場的數字化以及財政系統的數字技術應用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提高數字化應用水平。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大數據合作中心新疆分中心工作人員陳宇霄說:「我們即將與巴基史丹、烏茲別克史丹簽署合作備忘錄,在人才培訓、數字技術等方面進行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雙向奔赴’。」
曾參加上合組織青年科技創新論壇的俄羅斯女生安娜·多森克,目前在深圳國際人才交流中心廣州辦公室擔任項目主管。她表示,上合組織成員國各自擁有獨特的發展優勢,在加強新興科技領域合作空間廣闊。如今,她正在籌備有關科技創新與鄉村全面振興的活動,計劃邀請多位來自上合組織國家的代表,共商在農業農村領域開展國際科技人才交流和科技創新合作。(本報記者 賈平凡)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11月26日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