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一日三秋》12月登台國家大劇院,改編自劉震雲小說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11月25日上午,伴隨著演員李騰飛、李奎共同呈現的「太虛幻境」的表演,舞台劇《一日三秋》媒體發佈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一日三秋》的主創代表——原著作者劉震雲,總出品人、製作人李羊朵,複排導演卡羅琳娜·皮薩羅(Carolina Pizarro),複排戲劇構作何雨繁,服化造型設計劉紅曼,以及北京市文聯文藝家服務中心副主任李璐等出席發佈會。據悉,舞台劇《一日三秋》即將在12月11日-12日登陸國家大劇院。

嘉賓合照。 攝影:王小京

舞台劇《一日三秋》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以劉震雲的故鄉延津為背景,由主人公明亮及與其深深羈絆的三位女性串聯起其顛沛流離的人生,折射了整個延津社會的「笑話」文化,進而向世界傳遞了關於「笑話」的生活智慧。該劇入選「大戲看北京」文藝創作孵化平台精品創作項目,由鼓樓西戲劇出品、製作,黃磊任藝術總監,複排導演卡羅琳娜·皮薩羅(Carolina Pizarro),戲劇構作何雨繁,舞美設計劉科棟,燈光設計王琦,服化造型設計劉紅曼,作曲小河。唐詩逸、李騰飛領銜主演,丁博軒、關皓天、黃易子、李奎、李幽優、馬嘯天、戚軒、王丁一、翟藝舒主演。

在劉震雲看來,把小說改編成舞台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短影片時代,劇場為什麼有吸引力,是個嚴肅的課題,舞台最大的魅力在於可以衝破方寸,飛越萬水千山,高山峻嶺,從有限到無限。而《一日三秋》最大的魅力是神話和現實的交融,有著現實生活達不到的想像力。正所謂十年磨一戲,戲是一天一天、一場一場磨出來的,所以對《一日三秋》充滿期待。「這次的複排導演卡羅琳娜是智利人,我前幾天剛從智利回來,智利的紅酒很好喝,但飯特別鹹,這世上有很多笑話,註定流著淚聽完,淚水也是鹹的,卡羅琳娜從一個飯菜很鹹的故鄉來到中國,排一部淚水很鹹的戲,相信會深入透徹也會很精彩,而且這部戲找到了一批好演員,他們既有著對戲劇的理解力和爆發力,也有著各自獨特的天賦,很欣慰自己的作品可以與這些優秀的創作者有聯繫。」

劉震雲。 攝影:王小京

這是繼《一句頂一萬句》和《我不是潘金蓮》之後,劉震雲與鼓樓西戲劇的又一次合作,他認為選擇合作對象就像交朋友一樣,由於大家對生活、人生、小說、戲劇等都有著共同的見識,所以合作非常愉快,溝通也非常高效。

「和劉震雲的合作過程中,無論在文學層面還是在人生層面,劉老師對我的影響都非常大,他常說一句話,我們這個民族最缺的就是笨人,我就是劉老師嘴裡的笨人。從《一句頂一萬句》到《一日三秋》,我們都曾去故事的發生地,也是劉老師的家鄉延津採風,走訪劇中出現的多個地方,接觸當地的百姓,也品嚐當地的美食。《一日三秋》曾兩次去延津採風,劇中的兩首重要音樂也都是作曲小河根據採風而改編的。」總出品人、製作人李羊朵表示,《一日三秋》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巡演過幾個城市,在演出過程中不斷蒐集和吸納觀眾給予的批評和讚美,因而也給她帶來了非常多的創作層面的思考,為了這次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劇組又進行了第三次的長時間的複排,因為卡羅琳娜導演的加入,也融入了更多的女性視角。「作為戲劇人,我們還是要在劇場里旗幟鮮明地去堅持生活可愛、向上的一面,讓觀眾能夠在劇場獲得慰藉,獲得溫暖,獲得力量。就像《一日三秋》的故事一樣,不管劇中的主人公們經歷過什麼,明亮經歷過什麼,馬小萌經歷過什麼,痛苦之後還是要面對生活,還是要繼續向前,而且要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學會與生活和解,與自己和解,在笑與淚中去領悟生活的千滋百味。」

總出品人、製作人李羊朵。 攝影:王小京

複排導演卡羅琳娜·皮薩羅(Carolina Pizarro)表示非常感謝劉震雲和鼓樓西戲劇對她的信任,這讓她在《一日三秋》的合作中感到非常舒服。無論是在歐丁劇團還是在她自己的伊卡魯斯舞台藝術團,她都長期和不同國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合作,所以劉震雲小說中的延津對她也並不陌生,為了更好地理解劇中故事,她主動去觀看中國的畫,品嚐中國不同地方的美食,也會去到日常的公園、街道、社區去感受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小說原著也為她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營養。「延津就像是淚水與笑聲的交織,它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讓人們相聚在一起,人們彼此非常熟悉,有很多流言蜚語,大家常常談論彼此,但同時對所有發生的事情都保持一種幽默感。我非常驚訝於小說中對笑和淚的態度與我的祖國非常相似,我爸爸也總是在家庭遭遇困境時說笑話給我們聽,所以在複排的過程中我們加入了更多輕鬆歡樂的場景。同時在結構上不只是單線地呈現某個人,而是呈現延津的眾生相,呈現家庭和友誼的關係。基於對角色的愛和同理心,我們加入了女性的視角,選擇了更加貼近她們內心的視角,特別是馬小萌這個角色,希望把她和明亮的愛情連接展現得更純粹,而不是對她過去行為的批判。」她希望觀眾可以通過角色回溯到自己的生活,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找到與所處社群的連接,快樂度過每一天。

複排導演卡羅琳娜·皮薩羅(Carolina Pizarro)(中)。 攝影:王小京

在複排戲劇構作何雨繁看來,把這樣一部豐滿的文學作品濃縮到兩個多小時的舞台演繹中,如何呈現敘事和氣質都是挑戰,複排過程中,為了體現小說的精神,特別把算命者老董這個角色提煉了出來,讓他成為一個故事外層的說書人,因為作為一個可以看見很多普通人看不見之物的盲人,本身就非常魔幻,且老董在故事中有著非常微妙的位置,且和小說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命運轉變時刻都有聯繫。故事中的奶奶、櫻桃、馬小萌等女性角色也都更加豐富,因為她們對主人公明亮的人生各有其不同階段的顯著影響。為了在兩個多小時內呈現這樣一部豐滿的作品,在戲劇構作層面,對主人公明亮四五十歲的生活做了魔幻現實的處理,也算是對故事的總結和基於小說的二度創作。

繼《一句頂一萬句》之後,這次是服化造型設計劉紅曼第二次和鼓樓西戲劇合作。她表示,原著小說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靈感,第一次閱讀小說時就有著非常強烈的畫面感,覺得像一幅延津百姓百態的「清明上河圖」,所以在呈現的樣式和風格上確定了使用繪畫的形式,就像原小說一樣,人物是從畫中走出來的,這部戲的底色是白色,在設計時儘量給人物的造型部分留白,這個白既為簡潔,也是初始之意,因為舞台真實不同於生活真實,需要用一種特殊的舞台表達方式來演繹,要儘量克製運用色彩,在對人物的理解上有一種符號式的表達,讓每個人有自己的主題色,這個主題色既賦予每個角色形象,也有一種概括式的表達。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