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優化措施籌備中,未來擴容仍有潛力
11月26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在第二屆HKEX中國論壇上表示,目前香港交易所正在與滬深交易所就滬深港通納入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引入大宗交易機制以及人民幣櫃檯納入港股通交易等優化措施進行緊密合作,希望可以盡快落實,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選擇和便利。
自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和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以來,投資者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滬深港通的成交額屢創新高。2024年前10個月,滬深股通和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額分別達到1363億元人民幣及439億港元,分別佔中國內地股市和香港股市總成交額的7.3%及17.2%。
截至2024年9月,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持有的香港證券總值超過3.3萬億港元,較2014年底高出200多倍。隨著滬深港通機制的持續擴容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已經由股票陸續擴展至多種資產類別,包括於2017年推出的債券通、2022年將ETF納入滬深港通,以及2023年推出的互換通。
陳翊庭指出,展望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可以為世界提供更大的投資機遇,國際投資者對內地資本市場的投資比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這方面,互聯互通機制還有巨大的潛力有待開發。
香港交易所近期推出系列改革,香港市場出現積極信號
陳翊庭提到,過去十年來,互聯互通機制一直運作順暢,投資範圍不斷擴大,服務持續優化升級,成交活躍度不斷提高,為香港和內地市場帶來了雙贏。目前滬深港通已經成為國際投資者交易和持有內地A股的主要渠道,有將近77%的外資通過滬深港通渠道持有內地股票。
債券通方面,自從2017年啟動以來,短短幾年內入市的境外投資者已經達到830家。債券通北向通也已經成為了國際資本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主渠道,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交易中,一半以上是通過債券通進行的。
除了優化互聯互通之外,香港交易所集團近期也推出了一系列的上市規則改革和市場改革,提升香港市場的活力和國際競爭力。通過這一系列的上市改革,香港交易所提升了香港市場的效率和對於新經濟公司的包容性,希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也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機遇。
最近,隨著利率下降和國內推出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香港市場出現了很多積極的信號:香港股票市場、ETF市場和衍生品市場成交額以及滬深港通的成交額都在10月創下新高;新股市場也明顯回暖,多隻大型新股陸續上市,不少國際長線基金參與了這些新股的認購。
互聯互通機制仍有較大的潛力有待開發
在未來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發展和深化擴容方面,工銀亞洲研究團隊指出,互聯互通交易標的和產品範圍進一步擴容空間可期。在股票市場聯通方面,交易標的仍存持續擴容空間。在債券市場聯通方面,盤活「債券通」項下債券資產的潛在流動性管理價值,是市場關注的政策創新焦點。
此外,未來互聯互通機制可探索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渠道在香港離岸市場開展市場化債券回購業務的可行性。第三是「債券通」項下在岸債券將可作為「互換通」交易、離岸國債期貨交易保證金,進一步推動在岸債券成為國際市場常用擔保品。後續,「債券通」項下的業務類型有望進一步拓展至債券借貸、債券遠期等更豐富的交易類型存在空間。
在資管市場聯通方面,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推出的5項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支持政策中,其中3項資管市場聯通政策為推動香港與內地資產管理市場深化互聯提供了政策支持。一是REITs產品納入互聯互通,二是ETF產品類型拓展至債券型ETF存在空間,三是理財通可投資產品範圍存在進一步拓寬空間。
在衍生品市場聯通方面,衍生品互聯互通機制開通最晚、未來擴容空間較大:一是「互換通」北向交易標的可進一步擴容,二是「互換通」南向交易有望適時啟動,三是未來有望建立更廣泛的衍生品互聯互通機制。
工銀亞洲研究團隊認為,可以考慮鼓勵更多主體參與互聯互通交易。一是「大灣區理財通」可逐步拓展至內地更多地區,二是港股通投資者準入門檻存在進一步降低空間,三是中資金融機構在離岸市場開展互聯互通機制下有望發揮更重要作用。
在提升互聯互通交易「便捷度」、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互聯互通稅費成本有進一步降低和優化空間。擴大互聯互通人民幣計價應用範圍有助於降低彙兌成本,跨境開戶或可逐步得到政策進一步的支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陳莉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