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東北美術:覺醒的偉力

20世紀初中原文化的輻射與多民族在地文化的交融共生,推動東北地區美術由傳統向現代轉型,構建起最初的現代形態。

韓樂然《新疆天池》1921年

(延邊州博物館藏)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一批愛國的吉林籍藝術家,以具有反抗精神的個人美術創作,發出了不屈抗爭的聲音。東北早期建黨領導人之一、北韓族藝術家韓樂然,在20世紀20年代創辦東北第一所美術學校「奉天美術專科學校」,開啟了東北現代美術教育的先河;以孫常非、白光遠為代表的新興木刻版畫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顯示出被壓迫的東北民眾覺醒的偉力。

孫常非《掙扎》1938年

孫常非《狂飆》1941年孫常非《狂飆》1941年

20世紀初國畫的發展,以王紹維和金意庵等具有示範性,他們或有留日經歷又受過正規國畫教育、或以晚清皇族後裔的身份,保持桑治元遺意、延續傳統,成為時代發展中變革與傳承的探路者。油畫在吉林的發端以萬今聲、石熙滿、王大維等留日油畫家的出現為標誌,他們的油畫風格吸取了印象派、野獸派等現代繪畫藝術特徵,為吉林油畫的現代起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這些吉林籍出身的藝術家,藝術活動遍及遼寧與黑龍江等地,成為東北美術在20世紀發端與起步的重要奠基人。

王紹維《誌在宵漢》1940

(黑龍江省美術館藏)

白光遠《車伕》1942年

白光遠《老馬》1942年白光遠《老馬》1942年

1942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為新民主主義時期的美術發展指明了方向,建立起「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價值導向。1945年抗戰勝利後,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主體來到東北,代表畫家如古元、張仃、西野、安林、陳尊三、沃渣、施展、朱丹等,他們延續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文藝主導思想,結合東北地區土地改革運動和解放戰爭的現實情況,以版畫、連環畫、年畫、漫畫等表現形式,通過美術教育、美術刊物、文藝宣傳等多種傳播形式,對地域美術在題材、風格等方面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並通過藝術創造為社會形態的改變助力,使東北地區美術事業再一次發生歷史性轉折。東北解放區美術曆時不長,但其上接延安美術的餘緒,下啟新中國美術的先聲,帶來文藝引領大眾的時代轉向,成為中國革命文藝發展中重要的一環。

古元《長春我軍紀律嚴明》《城市紀律八大守則》1948年

古元《人橋》1948年

西野《三下江南》1947年西野《三下江南》1947年

20世紀上半葉美術作為一種重要的變革力量,在東北地區的社會變遷中承擔著推動進步的作用。通過豐富的表現形式和波瀾壯闊的時代進步,推動著東北地區的美術由多元複雜形態轉向民族革命形態,以飽滿而熱烈的基調迎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來源:吉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