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施行後,這一國際性大會在密雲召開

新京報訊(記者趙利新 王子誠)11月25至27日,第十屆生態保護補償理論與實踐創新交流暨現場觀摩會在北京市密雲區召開,國內外300餘位業內人士相聚一堂。這是《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在今年6月1日施行後的首屆大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市構建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縱向和跨區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的機制,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生態補償制度。

11月26日,大會開幕。密雲區委宣傳部供圖11月26日,大會開幕。密雲區委宣傳部供圖

密雲水庫是北京最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水源地和水資源戰略儲備地,多年來水質始終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為保護該水庫,北京市每年拿出約10億元支持水源地生態建設;此外,北京市為調動上遊地區保水積極性,還進行跨省補償,從2018年以來累計向河北省密雲水庫上遊潮白河流域橫向補貼資金19.55億元;另外,密雲水庫戰略儲備用水受益區(東城、西城等12區)向保水貢獻區(密雲、延慶、懷柔區)進行橫向補償,按每年每立方米成本1元標準計算補償資金。

這些補償資金主要用於密雲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人口有序疏解和保水貢獻區土地流轉、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修復、水土保持等。得益於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如今密雲水庫流域不僅生態良好,地表水考核斷面達標率保持100%,密雲水庫上遊77條小流域全部達到生態清潔標準,水生態健康綜合指數排名全市第一。而且生態環境質量還推動了產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水庫魚、中華蜂蜜等生態產品品牌愈加響亮,助力富民增收。

嘉賓在密雲水庫參觀。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嘉賓在密雲水庫參觀。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會上介紹,生態保護補償,是指通過財政縱向補償、地區間橫向補償、市場機制補償等機制,對按照規定或者約定開展生態保護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補償的激勵性制度安排。生態保護補償可以採取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購買生態產品和服務等多種補償方式。他認為,生態補償機制是「青山綠水」保護者與「金山銀山」受益者之間的利益調配機制。

亞洲開發銀行行業發展局主任水資源專家餘澳雄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從世界範圍看,將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成效做得最顯著的國家就是中國,因為中國政府對此重視程度比較高,而且有較大的能力能夠協調跨地域的合作,「中國政府能協調那麼多力量保護密雲水庫,而且將這裏保護得很好,其實是個很了不起的事情。」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