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縣委書記打造的調研「經典路線」能解決什麼問題?
據報導,日前,湖南省紀委監委通報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近期查處的8起集中整治典型案例。其中,懷化市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印宇鷹在鄉村振興中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問題被點名。
2013年至2021年,印宇鷹任通道縣委書記期間,為樹形象搞政績,無視群眾利益搞「一刀切」,強製拆除群眾附屬建築和生活菜園,不顧縣財政緊張等實際情況,「壘大戶」「堆盆景」,刻意打造4條檢查調研「經典路線」,損害群眾利益,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是科學決策的必要前提。但有些地方領導幹部調研變味、走樣,不踏踏實實走群眾路線,反而熱衷於輕輕鬆鬆走「經典路線」。
所以,當地為了打造所謂的檢查調研的「經典路線」,不惜強拆村民的菜園子。這般做派的背後想法也很「純粹」,那就是搞虛假政績撈取政治資本。說直白一點,「經典路線」很可能就是「政績造假」。
「經典路線」都是事先精細準備的,自然也就看不出任何問題了。走一圈調研「經典路線」,上級領導「高興不已」,下級單位「沾沾自喜」,真正的問題也就被掩蓋了。這也讓調研變成了「調演」,背離了調研的初衷,註定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無緣。
不只如此,一些地方還將「經典路線」變成了參觀的「老路線」,不管是哪一級的領導來調研,都用「一條路線」應付「不同的檢查」。
「經典路線」就好比是政績「樣板戲」,這些地方政府無疑就是導演。可問題是,這些導演編排出的政績「樣板戲」,為什麼偏偏有人願意去看,而且還看的有滋有味?
因此,「經典路線」出現,錯了的不僅是導演,還有觀眾。「坐著車子轉,隔著玻璃看」的形式主義調研,顯然走錯了「群眾路線」。不僅不能「瞭解實情」「獲知民意」,也讓基層調研淪為了一場心照不宣的「演出」。
「經典路線」出現也說明,基層調研路線基層說了算,這本身就是個問題。而作為領導幹部要敢於不走基層準備好的「經典路線」,這才是調研步伐該有的「走路姿勢」。
撰稿 / 郭元鵬(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