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連接「智慧大腦」,房山石樓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將迎來驗收
智慧蔬菜大棚整齊排開,五層高嶄新的樓房,為生豬養殖提供了更綠色科學的環境。核心區里的大數據平台,能夠追蹤到每一棵蔬菜……這裏是房山區石樓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該園區集農產品加工、存儲、銷售、農業信息化、農業科技創新於一體,2021年,石樓鎮啟動北京市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經過三年實踐,園區多個項目落地,計劃今年底前完成驗收。
產業園的科技支撐為農戶種植省心
房山區石樓鎮,距離北京市區50公里,是房山區的農業大鎮,耕地面積超過14000畝。
「只要是石樓鎮的農戶,就能享受到現代農業產業園提供的服務和便利。」石樓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董剛介紹,石樓鎮是京畿地區的重要糧倉,近三年來石樓鎮佈局了多個項目,對全鎮農業產業佈局進行調整優化,形成「兩心」「兩廊」「三區」總體佈局,服務範圍覆蓋全鎮域12個村莊。
距離石樓鎮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車程十分鐘左右的地方,十九個蔬菜大棚整齊排列,裡面種著西紅柿、茄子、黃瓜等蔬果。它們的主人,是石樓鎮康蔬源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張誌遠。張誌遠從事蔬菜種植工作已經超過20年,2016年他在石樓鎮建起了蔬菜大棚,那時候的蔬菜大棚,要依靠人工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農戶們的吃和住,也幾乎都在這裏解決。
「過去比較辛苦,得時刻注意天氣變化,保證大棚裡面的溫度合適,這些蔬菜才能健康長大。」張誌遠種植的番茄生存在平均室溫26攝氏度的大棚內,長勢甚好,與往年不同的是,他不用單單依靠人力去管理蔬菜大棚了。「去年我們新建了蔬菜大棚,在每一座大棚里都安裝了一套智慧系統。」望著長勢不錯的蔬菜,他滿臉驕傲地說:「以往要調節蔬菜大棚的溫度需要依靠人力去調整通風孔,而現在,在手機上一劃一點,三分鐘就能搞掂一個蔬菜大棚的溫度調節問題。」
能追蹤到每一棵蔬菜的「智慧大腦」
蔬菜大棚里的智慧系統,是依託石樓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建設發展起來的,大棚內部裝有智慧攝像頭,這裏的實況和各項種植數據,可以同步顯示在產業園核心區內的大數據信息中心大屏上。
石樓鎮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相關負責人安然介紹,「大數據信息中心是整個園區的指揮大腦,致力於產業園數據的彙聚和標準化,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打開大數據信息中心裡的大數據可視化系統,可以看到石樓鎮當前的種植、養殖情況統計。
「我們將利用這套系統精準預測農作物的生長週期和產量,提高石樓鎮農業生產的效率和產品質量。」安然介紹,園區的科研技術不但在農業種植中發揮著作用,農民手裡的優質農產品如何加工成更值錢的產品,初級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性如何提升,也是園區服務著力的方向。
走進質量安全中心,實驗儀器設備和配套設施齊全,在這個佔地面積達300平方米的空間里,數十名專業檢測人員為農戶提供蔬菜等多種農產品的相關成分檢測,檢測能力可達到每天近100份樣品。質量安全中心相關負責人鄭曉金介紹,「質量安全中心能夠為農戶提供準確的檢測報告,為石樓鎮生產的農產品質量把關。」
石樓鎮副鎮長常莉麗介紹,在智慧農業的推動下,石樓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經能夠通過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的運用,實現實時監測和農業生產環境分析;各類分區承擔著不同功能,分工明確,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智慧農業生態系統。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