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明遠:自動駕駛應用場景廣闊,應以商業化運營推動行業發展
今年以來,自動駕駛成為了熱點議題,「蘿蔔快跑」等自動駕駛車在國內的落地應用更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近日,在新京報社舉辦的「自動駕駛如何促進高質量交通與就業」研討會上,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二級研究員,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與綜合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虞明遠發言認為,當前國際上中美在自動駕駛處於第一方陣,任何一個新業態發生後,都會對舊業態產生一些變化和影響,但這個影響完全符合發展的規律,「自動駕駛是大勢所趨,不能因噎廢食。」他認為,可以逐步推進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運營,從而推動整個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
要堅持鼓勵新生事物發展 自動駕駛和電動車產業可「相輔相成」
「自動駕駛對重塑未來的交通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無論是對交通規劃還是交通管理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未來,隨著人工智能、車路雲一體化的發展,自動駕駛將推動交通流、交通規劃方法的迭代和創新。」虞明遠表示。
虞明遠在武漢和亦莊均體驗過無人駕駛,他認為在未來的商業化運營方面,從試點企業以及試點車輛、涉及到的里程來看,中國遠遠超過美國,「雖然可能美國單體的企業量比較大,但我們現在十幾個城市都有,如北京、武漢、深圳、上海、廣州等。」
對於無人駕駛出現後可能對出租車等業態的影響,虞明遠表示,「任何一個新生事物,任何一個新的業態發生以後,都會對舊的業態產生一些變化和影響,如網約車對傳統的巡遊車影響很大,且至今仍然存在,但我們要客觀看待問題,如今網約車無論是出行總量還是車的數量、從業人員數量都遠遠超過了傳統巡遊車,這就是老百姓的出行需求,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這個角度來看,業態迭代是有一些影響,但是這個影響完全符合發展規律。」
他認為,在自動駕駛時代不能單就駕駛員和駕駛員互相對比,而是要看自動駕駛帶來的整個產業鏈的變化,及其新業態、新模式大規模應用帶來的新職業、新崗位的就業需求,將會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要堅持鼓勵新生事物發展並進一步擴大,中國的電動車已經走到世界前列,而自動駕駛又大多為新能源車,兩個產業相輔相成,也有助於新能源產業進一步在全球的競爭力。
自動駕駛需要形成商業閉環 可逐步推進商業化運營
虞明遠認為,在擴大自動駕駛示範應用的基礎上,可以逐步推進商業化運營。但商業化運營存在前置條件,包括車牌、產品目錄等,「雖然一方面自動駕駛在運營中有一個不斷學習、迭代的過程,但不能等到自動駕駛技術完全成熟了再進行商業化運營,而應該在現階段逐步推進,因為商業化進展落後對自動駕駛企業或者製造企業的壓力非常大,所以它需要形成商業閉環,把商業模式走通,從而推動整個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
最後,對於自動駕駛的相關立法問題,虞明遠坦言,從國家層面來看,單獨進行自動駕駛立法現在並不現實,「技術本身正處於不斷迭代、發展的過程中,另外從立法資源來看,當前階段還沒有到需要為自動駕駛單獨立法的時候。」
在他看來,雖然目前為自動駕駛單獨立法的條件尚不成熟,但可以通過修訂現有的法律法規來適應自動駕駛的發展需求。例如,可以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過程中加入自動駕駛的相關內容;同時,在試點範圍內建立「監管沙盒」制度,給予自動駕駛車輛一定的豁免權,以開展商業化的運營服務,「這樣可以達到既有規範的引領,又不至於把它限定死的目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