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昭宇:自動駕駛在城市交通落地需考慮與其他交通方式配合

今年以來,自動駕駛成了熱點議題。我國自動駕駛發展到什麼階段?自動駕駛如何重塑未來的交通行業?11月22日,在新京報社舉辦的「自動駕駛如何促進高質量交通與就業」研討會上,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國土交通規劃部主任、研究員潘昭宇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自動駕駛落地城市交通需要考慮其與其他交通方式的協調與配合,以提升城市整體交通運行效率。

潘昭宇表示,未來城市規劃要考慮到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需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需要對不同區域的城市因地製宜考慮,對於一些特定的場景,如工業園區、機場等,自動駕駛技術的規劃需要做出相應的預留。同時,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可能會減少人們對私人汽車的擁有需求、但會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從而對停車位的規劃和佈局產生影響,整個城市的停車的規模可能會做壓減,佈局上可能會對配建車位進行相應的調整。而在道路交通方面,路權可能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他提到,當前自動駕駛仍然是小型車為主,而在中國城市交通行業中,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僅依靠小型汽車來支撐城市交通,還需要依靠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因此,自動駕駛技術在城市交通中的落地需要考慮其與其他交通方式的協調與配合。

「從規劃的角度,我們傳統的城市里是依託地鐵、公交等服務,有了自動駕駛以後,我覺得可以對公交服務做更好的提升,比如說外圍開車到地鐵站然後換乘軌道,即通常說的P+R,現在的問題是地鐵站的接駁車位不夠,有了無人駕駛以後,接駁的車位可以停放更遠,同時自動駕駛可以提升周轉效率,對公共交通的換乘站位置,停車場的規模和佈局都會帶來一些影響和相應調整。」潘昭宇說。

潘昭宇認為,自動駕駛技術所帶來的新模式、新場景以及新技術讓未來充滿了想像。他舉例稱,針對我國需要解決的中西岸地區煤炭長距離運輸問題,相關研究機構正在研究採用電動重卡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輔助、並結合水運等多式聯運,來完善我國大宗物資運輸體系,特別是在交通環境比較單一等情況下,自動駕駛電動重卡具有一定適用性。

此外,電動化必將為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超過50%。

「一般來講,大宗運輸只能靠鐵路、水路。如果這個路徑能起來,剛好當前我國西岸地區部分高速公路、國省道有一定能力富餘,電動重卡和自動駕駛結合充滿想像,但具體落地實施還是需要進一步分析論證,結合當前物流降本增效、‘公轉鐵’政策以及經濟適用性分析等綜合確定。另外,現在的乘用車等向電動化、綠電轉型。自動駕駛技術在這一電動化趨勢下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潘昭宇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