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絃歌不輟|從「沂蒙紅嫂」讀懂家國情
八百里沂蒙,是一片紅色的熱土。
王換於創辦戰時托兒所,撫養40多名革命後代長大成人;張淑貞用乳汁喂養革命後代,而讓自家孩子喝米糊……在這裏,「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精神代代傳承。
如何把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2004年從教師崗位離崗後,新時代的「沂蒙紅嫂」於愛梅就一直努力做好這件事。
那時,宣講的對象都是學生。為更加深入瞭解那個戰火硝煙的年代,瞭解「沂蒙紅嫂」這一群體,瞭解奶奶王換於、母親張淑貞那些「看似微小卻很偉大」的事蹟,於愛梅白天到檔案館查閱黨史資料,走訪老紅嫂、老紅軍,晚上整理稿子。
那時候的她不會用電腦打字,就用兩根手指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敲,別人幾分鐘完成的稿子,她每天都需要準備幾個小時。第一批沂蒙紅嫂的事蹟整理完成後,於愛梅騎車到處義務宣講,把故事講給學生聽、講給部隊官兵聽、講給機關幹部聽。
2011年,於愛梅主動到黨性教育基地擔任義務宣講員。為達到最佳宣講效果,她每天反復聽自己宣講的錄音,斟酌每句話怎樣說,每天都要練習20多遍。
喉嚨啞了,小腿站腫了,但努力終有回報,於愛梅的宣講報告《沂蒙母親和她的兒女們》成為基地教學的亮點,每一次宣講更是贏得大家熱烈的掌聲。
近年來,為讓沂蒙精神更好地發揚光大,於愛梅發起成立沂蒙精神傳承促進會,每年組織宣講員外出宣講1200餘場次。10多年來,於愛梅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累計行程20多萬公里。
每年開學季,於愛梅都會到沂南縣換於紅軍小學開展「開學思政第一課」,「弘揚沂蒙精神 砥礪強國之誌」是永遠的主題,鼓勵孩子們吹響新號角、開啟新徵程。
在沂蒙這片紅色熱土上,英雄兒女的故事曆久彌新,家國情懷與時代精神共鳴。
「我感到無上光榮和自豪,更感到責任重大。我今年雖已72歲,但誌向永不變,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於愛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