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城市與音樂「琴瑟和鳴」,奏響美好生活「新時代樂章」

連日來,多彩的民族之音迴蕩在惠山映月裡,來自世界的樂手相聚無錫,讓市民遊客在江南園林間,靜靜聆聽山河流淌的樂章;無錫大劇院、無錫市人民大會堂內,10台民族管弦音樂會、3台民間樂種組合展演奏響了中國民族音樂的新樂章,更讓無錫觀眾度過了一個個難忘的夜晚;晚風輕拂夜色下的太湖秀劇場霓虹閃爍,一場震撼人心的音樂會在這裏舉行,世界著名作曲家、匈牙利國寶級藝術家、鋼琴演奏家哈瓦西驚豔亮相,在無錫奏響「英雄時代」,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阿炳、王莘、劉氏兄弟、閔惠芬等一批音樂名人故居修復後免費開放,在一批又一批參觀者心中播下了音樂的種子。

在江南水鄉的溫婉懷抱中,無錫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正以其獨特的音樂魅力,持續奏響美好生活的時代樂章。從阿炳故居傳出的悠揚二胡曲,到無錫大劇院里鏗鏘有力的交響樂章,音樂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靈魂,深深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將音樂打造為大眾參與的城市活動」為理念,無錫正依託城市劇院、音樂名人故居(紀念館)、音樂博物館、產業園區、音樂遺存、音樂MV拍攝點等近50處音樂點位,努力將公共空間與藝術審美相聯結,在豐富多彩的音樂地圖中,為廣大市民營造藝術樂園,搭建夢想舞台。

深挖名人資源 講好音樂文化故事

崇安寺二泉廣場上,鍾樓圖書館前,出自無錫籍著名雕塑家錢紹武之手的阿炳人物雕塑靜靜矗立於此。這裏,是無錫城市原點所在地,這尊雕塑也成為無錫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標,吸引著各地遊客前來拍照打卡。雕塑不語,但人們卻能從中讀出這座城市與音樂的故事。

民間音樂家阿炳,曾在這裏創作了一支支動人心弦的二胡曲。雕塑旁,阿炳故居煥新歸來,展陳全面提升,功能更加完善,成為音樂愛好者的朝聖地。青年音樂教師張明經常帶著他的學生來到這裏,讓學生們感知無錫的音樂文化,感受音樂帶來的力量。「在這裏,我彷彿能聽到阿炳先生的琴聲,它激勵著我們傳承好這份文化遺產。」張明如是說。

近年來,無錫深挖音樂名人資源,活化利用了一批音樂名人故居、紀念館,依託載體建設講好音樂名人故事。「很多都很熱門,今年太湖文化藝術季的演出票太難搶了,大家都太瘋狂了。」10月份,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登陸無錫大劇院,吸引了大批外地觀眾來錫觀演,市民李華著實被熱情的觀眾所震撼。李華說,如今,來大劇院欣賞一場音樂劇或音樂會,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生活習慣,而無錫越來越多的音樂空間以及豐富多彩的音樂演出,更讓她深深感受到了這座城市對音樂的熱愛。

無錫音樂文化設施與空間相對充裕,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在全國地級市中名列前茅。除了無錫大劇院、無錫市人民大會堂等無錫文化地標,滿足了廣大市民群眾對歌劇、戲劇、舞劇、芭蕾、交響樂等不同演出欣賞的需要外,無錫音樂廳、無錫運河公園音樂廳、梅花瓣小劇場等小規模場館,則為室內樂、實驗劇等提供了演出場所。

眼下,在無錫的音樂地圖上,一個個點位更加明晰,一處處地標更加閃亮。據瞭解,為滿足舉辦大規模的音樂活動和演出需求,無錫交響音樂廳、江陰國樂島、惠山映月裡街區、無錫市文化藝術中心等都在加速建設中。這些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優化城市文化設施佈局,更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其中,江陰國樂島將於2025年元旦開放,建有專業音樂廳,構建集國樂研究、發展、培訓、展演、體驗於一體的平台載體;無錫交響音樂廳總用地面積約100畝,建築包括「一廳兩中心」,包含1500座交響音樂廳、500座室內樂演奏廳以及藝術交流中心與演藝商業中心。2026年元旦,無錫交響音樂廳內將如期奏響新年音樂會。

打造音樂現場 點燃文旅消費熱情

無錫的城市音樂空間,如同城市的脈搏,跳動在每一個角落。今年8月,一場《紅樓夢》主題國風音樂會令錫東新城的九里倉輕文旅街區人氣爆棚。由「90後」新生代音樂人組成的朝夢古風樂團,現場演繹了《序曲》《紫菱洲歌》《紅豆曲》等《紅樓夢》十二支插曲,讓古老的旋律在現代舞台上煥發新的光彩。崇安寺的二泉廣場、南長街的音樂市集、運河藝術公園的音樂噴泉、渤公島上的湖心烏托邦、萬象城的LOVE廣場……這些地方持續上演著各種形式的迷你音樂會,一個個音樂現場充分釋放著公眾的音樂夢想,滿足著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激發著城市的音樂動力。近年來,無錫全力打造更多面向公眾的街頭/社區音樂空間,累計投入百億元用於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維護。

音樂不息,熱愛不止。10月26日—27日,許巍、李榮浩、陳楚生、大張偉、郭頂、回春丹、溫和治療等音樂人與音樂組合相聚2024無錫蕩YOUNG音樂節,燃情開場。綿綿細雨中,數以萬計的樂迷、遊客從全國各地趕來無錫盪口古鎮,共赴一場音樂盛宴。「衝著陳楚生來的,我們宿舍的人都來了。」除了趕音樂節,常州的大學生小胡跟室友們還在無錫開啟了逛吃模式。

「前兩屆以‘民謠’為主題,這一屆選擇了受眾更廣的流行音樂。」無錫盪口古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2024無錫蕩YOUNG音樂節一經宣佈就反響火爆,備受樂迷關注和追捧。以標誌性地點和消費元素為主題,無錫成功舉辦了陽羨山湖音樂節、盪口音樂節、太湖啤酒音樂節、太湖音樂節等一系列大型戶外音樂節,以音樂為橋樑,點燃了文旅經濟消費的新引擎,持續吸引著人流,有效提升了經濟效益。

不管是在炎炎夏日,還是秋日細雨中,無論是室內劇場,還是戶外廣場,一年四季,城市各地,都在上演著動人的音樂現場,吸引著熱愛音樂的人們盡情感受生活的美好。無錫正以其獨特的音樂魅力,成為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的新高地。今年,李察·克雷德曼、麥斯姆·文格洛夫、小野麗莎等國際知名演奏家、歌手在無錫舉辦了音樂會和演唱會。無錫還迎來了張靚穎、蘇有朋、陶喆、劉若英、蕭敬騰、杜德偉、任賢齊等多場重量級的明星演唱會。據統計,僅上半年的四場演唱會就吸引了約2.58萬人次的觀眾。其中,外地觀眾佔比高達45.8%,直接促進了近千萬元的經濟消費。

播撒音樂種子 全民共建「音樂之都」

11月9日,「中老年合唱創新發展中心」在無錫掛牌成立,落地無錫運河公園音樂廳。無錫山禾合唱團聯合無錫市音樂家協會、寧波市合唱協會等機構成立了該中心,一批全國知名合唱指揮家、作曲家、合唱團管理專家、合唱團組織機構負責人及合唱團團長被聘為中心成員。山禾合唱團團長、中老年合唱創新發展中心主任徐佩華表示,這一中心為全國中老年合唱團體及合唱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專業的交流、學習和發展平台,希望借助這一平台將中老年合唱藝術推向高潮。在著名指揮家、中老年合唱創新發展中心藝術總監閻寶林看來,無錫音樂資源豐富,用合唱這一載體,講述無錫故事,播撒音樂的種子,是傳播無錫文化、打造「音樂之都」非常好的方式。

在無錫,不光有政府部門建起的音樂主題展示館、博物館,還有民間音樂主題收藏和展示空間。從古曲譜、古樂器、老唱片、老收音機等單品收藏,到音樂製品系列收藏,從自我欣賞到半公開展示,熱愛音樂的無錫市民,用自己的方式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冬日的午後,走進位於江尖公園的「回音集」音樂私人藏館,震撼撲面而來,60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不僅有各種規格各類品牌的錄音磁帶,世界上最早的間諜錄音機、世界上第一台隨身聽,黑膠唱片、點唱機,丹恩麗君所有專輯、米高·積遜的簽名唱片,館內的各類音樂元素足以令愛好者們沉醉。「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磁帶開始流行,是我們音樂的萌芽,那個時代對於音樂的渴求和熱愛充滿了儀式感。」館主張健說,因為對音樂的癡迷,年輕時他開過音像店,漸漸進入音樂收藏領域,10年前,開始琢磨這個藏館的建設,到今年雛形的出現,他想做的,就是讓更多音樂愛好者有個交流的平台,也讓更多對音樂發展歷程瞭解不多的年青人能夠體會到音樂的儀式感。

無錫「音樂之都」建設的大合唱中,從來不缺乏強有力的市民和聲。11月24日下午,渤公島「湖心烏托邦」伊德音樂書店、平克唱片店內,市民遊客圍坐在湖畔草地上,跟著音樂人寧夏輕輕哼唱,風吹過的沙沙聲似乎也在為他們鼓掌應和。他們的身後是無錫首家音樂書店,黑膠唱片、CD、留聲機、音樂書籍,音樂營造出滿滿的鬆弛感。「我是因為喜歡聽民謠,最早來無錫就是因為看live house的演出,這次看到網上音樂書店的招聘信息,我就義無反顧地來到無錫。」「00後」小夥子「泡泡」從河北來到無錫定居,音樂成為唯一的理由。「有音樂的城市才是充滿愛的城市,山水與音樂是最契合的。」書店負責人王麗娜說,讓音樂營造一份獨屬無錫的浪漫,這就是他們的初心。(韓玲、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