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定能——論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
長江日報評論員
我們始終銘記,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望「英雄的武漢人民一定能夠徹底戰勝疫情,一定能夠浴火重生,一定能夠創造新時代更加輝煌的業績!」
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武漢一定能。
武漢一定能,是因為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每次考察湖北武漢,總是一路加油鼓勁、一路深切關懷、一路悉心指導,給我們以強大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前進動力。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和黨中央堅強領導,我們就有了主心骨、定盤星,就充滿了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的信心和力量。
武漢一定能,是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系統性、重塑性機遇。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立足我國發展新變化所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國發展模式從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型,發展戰略從部分地區率正選展向更加重視區域協調發展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從主要依靠規模擴張的粗放型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轉變,國家發展更加強調對內對外開放並重,更加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肩負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大使命任務,也迎來巨大的時代機遇,必以努力乘勢而上。
武漢一定能,是因為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和資源。這次考察湖北,總書記指出湖北「科教人才優勢突出、科技創新能力較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要求我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武漢是中部地區科教資源最密集的城市,高校、科研院所林立,有130萬在校大學生,擁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級科創平台,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武漢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製造業底子厚實,產業體系相對完備。武漢「九省通衢」,聯結東西、承接南北,是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兩大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交彙點。武漢城市化水平在中部地區靠前,武漢新城、武漢都市圈建設正加快推進。武漢有名山大川,人均淡水資源居全球大城市前列,是世界唯一人口超千萬的國際濕地城市。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只要充分發揮優勢、加快轉化優勢,就能在更高起點上服務國家所需。
武漢一定能,是因為有英雄城市的精神力量。這次考察湖北,總書記要求我們大力弘揚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武漢是抗洪精神的重要發源地、抗疫精神的重要承載地,這兩種精神集中體現了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精神特質。這種打不倒、壓不垮的堅強韌性,風雨無阻向前進的英雄氣概,是我們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的精神力量源泉和強大精神支撐。看待一個地方的發展,不僅要看風和日麗時的表現,更要看風雨前行中的狀態。武漢經得住疾風驟雨,未來更是一片光明。
【編輯:符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