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為撿煙盒做「煙卡」闖進高速公路,誰在為「煙卡遊戲」開綠燈?

據央視新聞消息,如今少年兒童的世界里,流行起了一股玩「煙卡」的遊戲熱潮。所謂「煙卡」,就是把硬包香菸盒的商標裁剪下來,摺疊成方形尼納特片,誰能把對方的「煙卡」拍得翻面,誰就能將其收入囊中。眼下孩子們流行的「煙卡遊戲」,卻隱藏著諸多令人憂心的問題。

孩子玩「煙卡」引得警察叔叔頻頻出動

小小「煙卡」 大大「魅力」

網絡上一直有家長在「抽水」「煙卡」遊戲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有網民發影片講述了孩子之間互搶「煙卡」的過程。

今年6月,在江西寧定高速公路於都仙下鄉境內,4名兒童為了撿煙盒做「煙卡」,闖進正常通行的高速公路,嚇得指揮中心的值班民警一身冷汗,趕緊派警力前往處置。

在貴州安順、遵義、貴陽,民警都接到了孩子在高速公路車道和隧道超車道上玩耍的報警電話,將孩子轉移至安全地帶詢問過後得知,都是為了撿煙盒。

記者來到陝西西安,見到了對「煙卡」無比癡迷的孩子們,他們對香菸的價格瞭如指掌,越貴的煙,其煙盒製成的「煙卡」檔次也就越高,也越受男孩子們的追捧。

在西安市蓮湖區的一家便利店裡,記者看到一個二年級的孩子,不停地央求老闆,索要煙盒、「煙卡」,口中提到的香菸就是和天下、中華。

當地菸酒店的老闆也向記者表示,經常有路過的孩子在大街上撿煙盒,或者就直接來店裡詢問有沒有不要的空煙盒。

玩「煙卡」的孩子坦言,如果撿不到也要不到,就乾脆花錢去買菸!

學校、家長嚴禁的「煙卡」遊戲仍在流行

「煙卡」究竟從何而來?

記者又來到重慶,不少小學生都告訴記者,「煙卡」不許帶進校園,老師們更不許他們在學校玩「煙卡」。但他們都在偷偷玩,還有人專門放哨盯老師。

記者來到新村致遠實驗小學附近的文具店,工作人員表示「煙卡」對未成年的身心健康有害,市場管理部門嚴令禁止售賣「煙卡」,他們也不敢向未成年人售賣「煙卡」。

但這家文具店私下裡卻用極其隱蔽的方式向孩子們出售「煙卡」。記者留意到這些「煙卡」涵蓋了中華、利群、貴煙、猴王、嬌子等眾多品牌。其中部分「煙卡」的外觀顯得極為髒汙,湊近細聞,還能嗅到一股明顯的煙味。

除了真煙盒做成的「煙卡」,記者還在重慶市渝派精品服飾城的玩具店內見到了被包裝成「香菸懷舊呸呸卡」的山寨「煙卡」。這款玩具中有6種不同的卡包,每個卡包里有6到7張「煙卡」,外觀和市面上流行的真「煙卡」幾乎一模一樣。

在河南鄭州,記者遇到的小學生們都說學校嚴禁玩「煙卡」。但也有學生表示,他們會在學校的廁所里玩,或者回家偷著玩。學生說有膠痕的是真「煙卡」,沒膠痕的是山寨「煙卡」。

有的小學生說家中親戚會給他煙盒,有時候還會翻垃圾桶。

記者走訪了多個學校附近的小賣店,大多數店主已經不賣「煙卡」了。但一家小學附近的便利店還在賣「煙卡」,工作人員表示進了很多貨,很快就賣得差不多了。在這些「煙卡」上,還印有一行小字標註著:本卡片僅供兒童娛樂。

記者來到了鄭州市萬博商城,三層一家文具批發店內仍在賣「煙卡」。老闆明知不讓賣這種東西,最終也還是和記者做成了這筆買賣。

在廣西南寧,記者發現小學旁邊的小賣部也在銷售「煙卡」,店主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愛玩「煙卡」,而且很上癮。店裡的孩子們則表示為了拿到「煙卡」,他們翻過垃圾箱,而且好的「煙卡」要一千多元。

記者在多地的調查中發現,一些不良商家先是大量蒐集各類煙盒,經過一番加工處理,將其搖身一變成為所謂的「精美煙卡」。隨後,這些商家利用各種隱蔽且複雜的渠道,把這些「煙卡」源源不斷地推向市場。

公然向未成年人出售菸草製品危害極大

清理「煙卡」製造、販賣源頭勢在必行

在網絡平台上,「煙卡」多以「呸呸卡」「轟轟卡」等名稱呈現,且部分店舖標註「工廠直髮」「正品卡有膠痕」來顯示自家產品是真「煙卡」。

許多商家都在使用「拒絕印刷 純靠撿」「小朋友都在找的卡牌」「要玩就玩真煙卡」「買菸卡要注意質量保證假的人家不帶你」等孩子認同感極強的宣傳話語。

記者進入了一個「煙卡」交流群,群內甚至有一些商家身份的人,公然售賣菸草製品。

記者調查發現,「煙卡」買賣已經成為一條產業鏈。程曉文律師表示,雖然「煙卡」本身沒有菸草的成分,但是它是與菸草相關的產品,是菸草製品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涉及違反菸草專賣法的規定。

而家長們的擔憂更為直接,孩子們小小年紀過早地接觸香菸,是不是會開始吸煙?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任何含有菸草商標、標識的製品均不允許向未成年人銷售。根據我國菸草專賣法相關規定,廢舊煙盒剪下的煙蓋,也就是孩子們所說的「煙卡」,商家是不得二次銷售的;私自將菸草廠家的商標印刷銷售,則涉嫌侵權註冊商標持有人的合法權益,是一種侵權行為。

全國多地教育部門先後發出倡議,呼籲學生群體抵製「煙卡」。今年5月國家菸草專賣局辦公室印發專項治理通知,要求各地菸草專賣局要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對校園周邊便利店、超市、文體用品店等向未成年人售賣煙盒、「煙卡」等物品的行為進行勸阻。

面對部分青少年沉迷「煙卡」遊戲的現象,各類提醒絕不能僅停留在口頭批評與空泛擔憂的層面。這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按照國家法規,清理販賣「煙卡」的源頭,加大國家控煙條例的宣傳,務必在青少年群體中,徹底切斷「煙卡」背後的灰色利益鏈條,還孩子們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

編輯 劉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