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劇演員童祥苓逝世,曾在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飾演楊子榮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著名京劇演員童祥苓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12月2日下午在上海逝世,享年89歲。

童祥苓最為人所熟知的,當屬在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飾演楊子榮一角。在這部戲里,童祥苓老師將楊子榮的英勇無畏、機智果敢演繹得淋漓盡致。

更多報導:「楊子榮」童祥苓去世,享年89歲,他曾是改革先行者(上觀新聞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京劇院獲悉,12月2日下午,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因病在瑞金醫院去世,享年89歲。

除了在《智取威虎山》飾演楊子榮,童祥苓還曾向《解放日報》講述過一段難忘的往事。

1983年,由著名京劇演員童祥苓和李炳淑分別組建的兩個包干責任製演出隊,率先衝出上海京劇院體制改革的起跑線。演出隊成員經濟分配,實行「基本薪金加分紅」的辦法。當年,上海京劇院共演出870場,在當時的市文化局系統各演出團中演出場次最多;經濟收入45萬元,居市文化局戲曲演出團體首位。

往事歷歷在目:當童祥苓戴上眼鏡在合約書上籤字,隊友們向他高聲呼喊:「簽!手別哆嗦。」

童祥苓這樣告訴《解放日報》記者

從一心撲在舞台的演員變身為統領演出、經營的劇團「老闆」,我心懷忐忑,承包隊完全自負盈虧。從聯繫演出、項目經營、財務收支等,我全要一手抓。我只是個演員,沒有任何經驗,能不能穩定給大家發出薪金,讓劇團活下來,都是難題。我很感謝大夥對我的信任,大家把心拴在一塊,勁往一處使,這是我一段十分珍貴的藝術經歷。

曆時一年的承包期,演出邀約紛至遝來,《群英會》《甘露寺》《紅娘》《武家坡》等傳統戲是常演劇目。我帶領團隊全國跑,大家住過招待所,也睡過演出後台,輾轉於大大小小的劇場,耐著酷熱、嚴寒在臨時搭建的露天舞台演出。一天演幾場、一演一個月的連軸轉是常態,艱辛不言而喻。蘇北一個偏僻鄉鎮邀請我們去演出,數量龐大的農民群眾知道我們來,別提多興奮了。在最簡陋的露天舞台,我們一天演兩場。許多人看完第一場不過癮,不願意走,乾坐著等下一場,甚至還出動派出所民警維持秩序。觀眾對傳統文化的渴求讓我很感動,我們千辛萬苦下鄉演出是值得的——身體很疲憊,內心很充實、很滿足。

記得在湖南巡演,我們看到益陽、嶽陽等地洪水災情嚴重,大家心裡很焦急:「我們是改革試驗團,應該急人民之急,想人民所想,作為文藝工作者有為災區人民分擔困難的義務。」首場演出結束後,我代表演出隊提出義演,將全部收入捐獻災區人民。結果真的成了,我們在湘潭市工人文化宮義演京劇《龍鳳呈祥》,2200張票銷售一空,當時的湘潭市委領導紛紛掏錢買票,熱情支持這場義演。

實行包干責任製,得失和所有演職人員相關,我們製定嚴格的獎懲制度,做得好獎勵,做得不好處罰。巡演前,演員有梳著大背頭、長頭髮、大辮子的,都自覺剪髮,還有的剃了光頭,方便化妝。演出隊鼓勵大家剃頭,節約時間,還專門發了剃頭費。結果大家異口同聲,老花錢,太浪費,乾脆隊里買一把刮鬍刀,每天刮。大家也愛護道具、盔帽、服裝,因為所有的一切是與劇團的命運拴在一起的。

巡演途中,我們也不忘提升劇目質量。搞話劇出身的隨團導演,時時對演出效果進行修整,要求也很嚴格,誰要穿絲襪,就扣錢,必須穿傳統的布襪子,觀眾偶爾看到長裙、長袍的腿才不覺得出戲。對我來說,演傳統戲並非憑經驗按部就班。我一直記得老院長周信芳說過的話,京劇程式取材於生活,又簡化了生活,但若過於簡化,就不動人了。表演要有真實感,要注重人物的內心戲,一定要讓觀眾先看到你眼神里有傷感,然後再抹淚。我也一直在總結自己演現代戲、新創劇目的表演經驗,就是演傳統戲,也要與時俱進,老戲新演。

童祥苓與妻子張南雲在舞台上下都是好夥伴童祥苓與妻子張南雲在舞台上下都是好夥伴

走在位於天鑰橋路的上海京劇院,童祥苓還向《解放日報》記者感歎,「我老了,如果我還年輕,該多好。這裏有空調、明亮的排練廳,年輕演員擁有多麼好的條件。過去練功毯破了一個大窟窿,換不了,別說空調了,風扇也沒有。」在他看來,物質條件大幅度提升,內心的堅持和執著更要與之匹配,「培養有事業心和責任心的新一代文藝工作者,多出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