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為灣區建設加註強勁動能
以「開放科學 勇立潮頭」為主題的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近日舉辦,吸引全球超過100位院士與數千名專家、業界代表參會,共同探討科學前沿熱點問題,共議將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本屆論壇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粵港澳三地同步舉辦。
用好區位優勢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發佈之日起,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就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論壇與會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科技方面擁有深厚潛力和突出優勢。
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和創新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和強大的創新集聚效應。他呼籲,粵港澳攜手推進原始創新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和對外開放合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說,自2021年創辦以來,大灣區科學論壇彙聚全球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組織了一系列專題論壇和特色活動。要充分利用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和開放格局,進一步推動跨學科、跨領域、跨境的科研協作與人才培養,為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建設成果日益顯現,打造出科創「硬實力」。根據《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先期報告顯示,全球十大科技創新集群榜上有7個在亞洲,中國深圳—香港—廣州城市群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二。
聚焦前沿科技
2024大灣區科學論壇圍繞新質生產力、開放科學、碳中和、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前沿科學話題和領域設置14場分論壇和5場特色活動,為大灣區及全球多個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新提供新思路。
圍繞「低空經濟」這一熱點話題,論壇分別在廣州、深圳兩地安排了「低空經濟發展戰略分論壇」和「電動航空智能製造分論壇」。「下個經濟增長點,我認為是低空經濟。」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倪明選受訪時表示,發展低空經濟可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技術目前正逐步走向成熟。
當前,大灣區正不遺餘力發展低空經濟。前不久發佈的《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省通用飛機飛行達到15萬小時,無人機飛行達到350萬小時,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間無人體系等試點示範取得積極進展。
在廣州南沙舉辦的人工智能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和專家,以及鵬城實驗室、百度、科大訊飛、騰訊、智譜華章等企業的優秀代表彙聚一堂,圍繞「人工智能與前沿技術」「人工智能與創新生態」「人工智能與產業賦能」等方面,探討交流人工智能的新技術和新趨勢。數據顯示,大灣區目前已經擁有超過2200家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企業,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
在「中國科學院、廣東省科技成果對接會」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儲能與新能源、空天海洋與農業、生物醫藥與健康、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新材料等六大領域共240餘項科技成果集體亮相,為優質科技項目落地廣東搭建高效平台。
倡導國際合作
倡導國際開放合作,是大灣區科學論壇的一大特點。本屆論壇邀請了24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參會,通過科技開放合作、共建共享,助力大灣區加快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讓論壇「國際範兒」十足。
一些分論壇主題即定位於國際合作。大科學計劃與國際合作分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辦。論壇以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為牽引,圍繞國際數據共享、生物樣本跨境、技術轉移等國際合作熱點問題,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和西班牙、荷蘭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者開展交流研討。
「國際組織與灣區對話分論壇」在香港舉行,探索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知名灣區的科技交流對話機制,探索國際科技合作賦能人類發展新途徑。
在中韓氫能源產業科技創新與轉化合作論壇上,南韓創新企業與中國的氫能領域專家、投資機構以及技術企業進行充分的交流與對接。
大灣區科學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表示,希望通過大灣區科學論壇這個平台,能夠進一步激發區域內外科學人才的互動交流,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環境,共同探索國際科學前沿的最新進展、推動國際科技共同體建設。(記者 王平)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12月03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