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保大家談丨整治人臉識別濫用,上海「亮劍浦江」行動具有借鑒意義

衣食住行、吃喝玩樂,人臉識別已經逐漸應用到了我們生活幾乎所有領域。雖然刷臉能夠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但刷臉潛在的風險卻很難有效控制。隨著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門檻、成本越來越低,刷臉明顯被過度使用。但人臉信息是否被非法使用,包括被精準營銷、販賣或者是用於深度偽造等,我們很多時候是一無所知的。

人臉識別技術具有兩面性,其初衷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安全,但也可能帶來更大的安全風險。我們不能因為人臉識別技術具有便利性等方面的優勢,而一刀切地強製推行刷臉。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正在將刷臉技術應用到電信網絡詐騙領域,我們完全有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遭遇人臉識別盜刷。

信任是社會秩序的基石,數字信任也是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人臉識別技術歸根到底是為人服務的,其應用的前提是對我們人格尊嚴、人身財產安全的充分尊重和保障。消費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自願用個人信息換便利,一定意義上是人格尊嚴的價值彰顯;當人臉識別技術安全合規時,消費者自願選擇刷臉也是無可厚非的。如果放任人臉識別濫用、漠視強製刷臉,數字信任不僅無法有效建立,已經形成的數字信任關係也將瓦解。

今年夏天,上海市網信辦啟動「亮劍浦江·2024」人臉專項整治行動,聚焦多個重要場所「刷臉」問題。這次專項整治直面刷臉支付這一最常見的應用場景,解決了市民身邊的不少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解決了消費者質疑公共場所自動售貨機違規「刷臉」支付方面的問題。在商家糾正違規行為後,有的消費者表達了重拾數字信任的心聲,「以前總覺得為了買一瓶水,還要出讓自己的人臉信息,很不值得。所以,寧可忍一會走出地鐵站,到便利店去購買,才感覺安心。現在這種擔心放下了。」

《個人信息保護法》對個人信息處理者的義務進行了系統性規定,人臉識別技術提供者更應該積極主動履行相應的法定義務,這不僅能夠避免人臉信息濫用或泄露等安全風險,也能夠更好地贏得用戶對數字技術的信任。雖然《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已滿三年,但個人信息處理者自律仍明顯不夠。上海市網信辦等主管部門的積極作為,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數字信任感,也促使企業通過個人信息合規增強競爭力。對於大多數尚未重視人臉識別濫用等個人信息保護問題的地方而言,上海的「亮劍浦江」行動無疑是具有借鑒意義的。

(作者係浙江理工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