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力量」撐起「剛性屏障」
11月29日,重慶市忠縣人民法院翠屏人民法庭家事調解室的「家言家語牆」上,孩子們寫給處於家事糾紛中的父母的小紙條。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攝
重慶市忠縣人民法院翠屏人民法庭有一面特殊的背板,上面貼著許多張小紙條,大多是未成年的孩子們寫給父母的。
「祝爸爸身體健康平安。」一個有關贍養的案件有了結果後,孩子什麼話也沒說,留給父親這張紙條。
「今天很開心,又看見了媽媽。」一起家事案件調解期間,孩子時隔多日見到媽媽時寫道。
「媽媽,我想跟你回家。」一起離婚官司中,孩子的這張紙條讓父母重歸於好。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37歲的翠屏人民法庭負責人方鴻雁常常感到心酸。在處理類似涉未成年人案件時,她認為,法官在堅持法律原則的同時,也要通過耐性勸解讓成年人認識到,孩子不僅僅是法律責任中的被監護人,更是他們生命中的重要存在,「遺憾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聽進去」。
翠屏人民法庭因2008年以來幹警均為女性,長期深入踐行柔性司法理念,被稱為「女子法庭」,曾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她們的「柔性力量」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越來越不可或缺,並通過未成年人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審合一」機制,越來越多參與涉未成年人案件辦理。
忠縣人民法院有著三峽庫區、西南山區法院明顯的特點——下設法庭較為分散、距離城區較遠,以便居民就近參與審理、案件就地審判。翠屏人民法庭是忠縣人民法院所轄法庭中,覆蓋人數最多的法庭,轄區內有25萬餘人,有兩個街道、7個鄉鎮。受理的案件中,涉及未成年人的,每年佔比為20%至30%。
「不是佔比最多的,卻是需要關注時間最長的。」方鴻雁說,處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時,法官不僅需要調解父母雙方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考慮孩子的長遠利益。這增加了案件的複雜性和工作量,案件處理週期往往較長。
翠屏人民法庭的優勢在於女性法官更容易拉近與當事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距離。「柔性司法方式讓當事人更容易傾訴內心的困惑,有效緩解當事人的對抗情緒,尤其是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女性法官的細膩與同理心,可以更好溝通。」方鴻雁說,她們在案件辦理中會特別考慮未成年人的實際需求。
2021年,時任翠屏人民法庭庭長的羅燕帶領方鴻雁等人,把法庭的兩間廢棄車庫改造成家事調解室。一間用來座談調解,另一間作為當事人的臨時休息室,十幾平方米的空間被擺滿玩具和圖書的書架隔開,外面添置了沙發、茶几、飲水機,裡面是兒童玩耍區,還設置了山區少見的母嬰哺乳區。當大人們因家事糾紛在隔壁調解,孩子們就把休息室當成樂園。
請孩子們給父母寫紙條是她們參考奶茶店的心願牆設計的,在翠屏人民法庭,這面背板牆叫「家言家語牆」,牆上現有的紙條只是經過書寫人和監護人同意後公開的一小部分。
家事案件審判前,一般要經過調解。方鴻雁說,當事人雙方「背靠背」調解時,經常有很多話不便、不想直接表達,但願意通過書寫傳遞,孩子們直接寫的「我不想爸爸媽媽分開」或者「我需要爸爸和媽媽」,比法官轉達更有感染力。
翠屏人民法庭近年主導和參與辦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中,民事案件佔了大多數,主要集中在離婚案件和撫養糾紛,未成年人不是這些案件的主角,但是各方關注的焦點,經常是受傷害最嚴重的一方。
「如何把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傷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護他們的利益,這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目前擔任忠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一庭庭長的羅燕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忠縣人民法院跨部門成立了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合議庭,從民事審判一庭、刑事審判庭、立案庭、翠屏人民法庭中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固定業務骨幹,處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團隊成員平時保持密切聯繫。
一對95後夫妻離婚後賭氣,把兩個孩子丟在翠屏人民法庭門口,這件事令羅燕和方鴻雁至今難以忘懷。當時,這對年輕父母都不願意撫養孩子,在法庭門口,母親直接離開,父親隨後跑了,只留下5歲和7歲的兩個孩子在街上遊蕩,年齡較小的孩子甚至把路人錯喊成了「媽媽」。
翠屏人民法庭的法官們把兄弟倆接到休息室。「兩個孩子開心地玩,並沒有意識到已經被父母‘遺棄’。」方鴻雁回憶,隨後,她們通過派出所聯繫上了那對夫妻,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並向兩人下達了忠縣第一份《家庭教育指導令》,督促他們履行撫養和教育責任。
這種情況雖然極端,但是並不少見。羅燕解釋說,法官們只能反復做工作,告訴父母他們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和孩子的心理需求。「在離婚糾紛等家事案件中,調解和球證的核心標準是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包括父母的經濟狀況、居住穩定性、生活條件及陪伴時間等,同時也要辨別父母爭奪撫養權的真實意圖,避免撫養權被當作財產、贍養等非情感因素的籌碼。」羅燕說。
相比普通案件,涉未成年人案件需要隨時關注進展、不定期回訪,必要時,須聯繫婦聯等部門介入。「通過更多擁有獨特機制、資源和渠道的群團組織,能夠在調解中發揮重要作用。」羅燕舉例說,對未成年人進行心理疏導,需要大量誌願者持續跟進。
「要讓孩子明白,他們並不是被父母拋棄,父母離婚的原因是成年人之間的問題,不是不愛他們,父母只是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方鴻雁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耿學清 實習生 餘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2月04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