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6位科技工作者榮獲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大會於昨天在京舉行。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共授予56位科技工作者,其中授予1人「科學與技術成就獎」,33人「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2人「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上海再創佳績,共有6人獲獎,獲獎比例佔全國10.7%。其中韓斌、寧光、馬餘剛、董紹明、陳勇5人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劉琦1人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傑出科學家,服務於國家現代化建設。30年來,共進行了三十一屆評選和頒獎活動,遴選獎勵1638位傑出科技工作者,成為我國社會力量創建科技獎項的成功典範。上海累計已有182人次獲獎,佔全國總獲獎人數11%。其中王應睞、錢偉長、蘇步青、張香桐、穀超豪、林元培6位科學家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在上海全部獲獎人中,有134位是兩院院士,佔比達74%。
2024年度上海6位獲獎者在植物遺傳、生命健康、核物理、陶瓷基復合材料、民用客機設計、芯片存儲技術等不同領域取得驕人成績。其中,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韓斌院士,從事水稻基因組與遺傳學研究,率先在國際上完成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精確測序,建立水稻高通量基因型鑒定及複雜性狀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的研究體系,創立了水稻雜交設計育種的新策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院士,在內分泌腫瘤及糖尿病的診治與研究領域取得創新性成果,開創性建立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打造線上線下整合的診療一體化、標準化及規範化的代謝性疾病全程管理模式。
來自複旦大學的馬餘剛院士,專注中高能核物理研究,領導團隊在反物質原子核和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性質研究中取得多個重要發現。帶領STAR中國組研製基於多氣隙電阻板室的大型飛行時間譜儀,首次成功應用於重離子對撞機上實驗;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董紹明院士,長期從事陶瓷基復合材料基礎研究與應用,發明了高熱穩定、高尺寸穩定、超高溫、長壽命等具有不同特性的陶瓷基復合材料,為我國高分系列、新型飛行器系列和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等提供關鍵基礎材料和構件,實現陶瓷基復合材料基礎研究—工程應用—產業化全鏈條貫通。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陳勇,從事民用噴氣客機領域研究工作,2008年至今任ARJ21飛機系列總師,研製了我國首款噴氣支線客機,打破歐美等國在民用噴氣客機上的技術封鎖和壟斷,實現我國噴氣支線客機從無到有歷史性跨越。複旦大學教授劉琦,專注新型存儲器研究近20年,發現了存儲性能調控規律,研製出多款國際領先水平的阻變存儲、存算和類腦芯片,與企業合作推出嵌入阻變存儲器系列芯片產品,推動阻變存儲技術的應用落地。